正文 第59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1903:32:32

    【史外肆言】君为臣纲,是一种服从观念,大概在今天,也是会被官大人们身体力行的。日本首相不是还得命令自卫队去抢核反应堆的险不是?没有讨论的必要。

    父为子纲,既不反动,也不落后,只是相比于那种“我有独立人格”的欧洲教条,多强调了为父者的责任,同时强调了为子者的义务而已。但是,即使反对父为子纲者,也不可能像父亲发火时顺手就给儿子一巴掌那样,对老爸不满时给其父一巴掌的。谁敢这么做,那是不孝,全世界的人都认同这一道理。

    夫为妇纲者,也是基于强化夫妇关系而做的道德规劝,这与中国文化中重视女性静柔之美,并不矛盾。甚至说,在中国人的骨子里,阴远比阳,更为受到重视,因为,在无极而太极的语境里,静,乃动之根也。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作为道德规劝之戒条,恰恰证明了需要从道德角度,去匡正男弱女强的关系呢?今天,在很多领域,我们都有阴盛阳衰的现象,这或许不是男女关系的变化使然,而是传统使然。不然,为什么很多家庭中,女人在掌财政大权呢?

    实际上,夫为妇纲,虽然在过去给女同胞们带去些委屈,但这大概也只是南宋之后的事儿,且未必民间的家庭都那样。不然,在中国很多地方的民俗里,怎么会保留着诸多的新婚晚上,小夫妻两个要为取得家庭的主导权,而想方设法,以民俗许可的方式斗智斗勇的故事呢?如陕西一些地方,新娘会悄悄地在半夜将新郎的鞋子成功藏起来,作为在家庭生活中会握主导权的决定性兆头。

    呵呵,讲古了。

    2011-03-1903:41:38

    (续上)

    不管是井田制还是均田制,授田均以家庭为单位,这可保证家族中的年老成员在还田后还可以得到家庭的扶养。

    实际上,在一个以农耕为主的社会里,由父母、妻子、兄弟三种关系构成的家庭中,家庭生活的中心人物,是青壮年男子及妻子儿女,父亲不一定必然是这个家庭的占支配地位的成员。

    在为了协调三方关系而做出的努力中,以自律伦理为核心教化内容的家庭伦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这一伦理支配下的中国社会中,鼓励和赞赏三代以上家庭成员的共同居住。

    这就形成了中国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父母、妻子、兄弟及其第三代子女,共同生活在以父亲姓氏为名的一个家族中。

    这个亲族关系实际上包含着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姓氏,其中父姓是这个家庭的主干。而这样的家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依据父姓血缘关系与其他同姓氏家族共同构成更大的宗族。

    而在宗族之外,是血缘较为疏远的家族,或非血缘的姻亲家族,它们又共同构成乡里(乡党)社会。

    在家族、宗族和乡里这三种形态的社会秩序中,存在着一个被称为“父老”的主导层,他们肩负着指导和协调宗族和乡里共同生活秩序的责任。

    与“父老”对应的,是作为“子弟”而存在的一般成员。父老与子弟的关系,类似于家族内的父子关系或宗族内的长辈与晚辈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自律性道德体验基础上的那种社会自律关系,非同于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关系。

    这种以自律关系为基础、以父老自治为特征的乡里社会,是一个自治形态的庶民生活共同体。

    2011-03-1903:44:35

    (续上)

    庶民生活共同体是一个自律的世界。在自律世界中,生活秩序和谐稳定的基础是道德自律,因而它也是一个自治的世界。

    董仲舒对这个自律社会的理解是:

    “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生五谷以食之,桑麻以衣之,六畜以养之,服牛乘马,圈豹槛虎,是其得天之灵,贵于物也。”(《汉书上.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与此相对应,这个生活共同体中,作为个体存在的“民”,与帝王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他律性质的关系。

    在包含着自律世界的他律世界中,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基础,首先是道德自律,其次是作为保证道德自律的法度,以及惩戒违反道德自律行为的刑讼。

    由此,这个他律世界便成了一个政治的世界。

    2011-03-1903:47:24

    【史外肆言】在欧洲人的贵族-平民二元社会结构中,是不存在自律世界的,只有他律世界,所以,中国人重人情,欧洲人冷淡人情。

    这便形成了一个景观,在他律世界里,只有政治世界而没有道德世界。

    2011-03-1903:49:54

    (续上)

    在王制时期,自律世界与他律世界之间的关系是简单而直接的,因为构成政治世界的那个他律世界,实际上是由庶民共同体与王族共同体结合而成的一个更大的社会共同体。

    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王族共同体扮演着父老的角色,而庶民共同体是父老的子弟或子民,子民与王族之间的关系是以家族内的父子关系或宗族内的长辈与晚辈关系为表象的,其中又蕴含着一种人间的自律关系。

    在帝制时代,自律世界与他律世界的关系要复杂些。

    因为在庶民共同体与皇族共同体之间,存在着一个以文官官僚制为特征的士大夫集团。

    在这个集团中,已经出仕者,被纳入皇族共同体,但他们相对于皇亲国戚来说,却是一个非皇族血缘又非皇族姻亲的群体,实际上类似于王制国体下的“子民”。

    而这个集团中的未出仕者,作为出仕者的兄弟,却留在了自律世界,成为自律世界中父老一极的存在。

    这或许便是文人官僚对皇帝以“臣子”谦称、而对百姓又以“父母官”自称的原因。自汉初开始,臣僚向皇帝行跪拜礼的朝堂礼仪,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意见。

    2011-03-1903:53:15

    (续上)

    子女向父母行跪拜之礼是天经地义的。

    而庶民向父母官行跪拜之礼,官僚向皇帝行跪拜之礼,则与作为“天子”的皇帝向“天”行跪拜之礼一样,都来自于子女向父母行跪拜之礼的古老观念。

    在这种以家族关系为表象的帝制时代的政治关系中,皇帝代表着父权,文人(士大夫)官僚类似于庶民共同体中的子弟,而庶民共同体则类似于子女。

    正像家族中青壮年男子是中心人物那样,文人官僚则充当了帝制政治中的中心人物角色——他们是干活的主力。

    这样的理解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因而中国的帝制国体与王制国体的真正区别,并不像西方的王制(君主制)和帝制(僭主政治)的区别那样明显,这或许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人帝、王不分的主要原因。

    但就社会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基本结构来说,帝制和王制还是不同的。当然这绝对不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区别,而是自律世界与政治世界的区别。

    中国王制时期的社会共同体,主要由王族共同体和庶民共同体,按家族(部族)关系结合而成,因而它是一个以道德自律为主的社会。

    而帝制国体则有皇族共同体、庶民共同体以及衔接这两个共同体的文人士大夫共同体构成。

    由于士大夫共同体与庶民共同体,本质上可看作是家族关系的一种表象,而皇族共同体和士大夫共同体则是一种超越家族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

    至于士大夫共同体本身,其内部除了门生和同窗关系外(未必是一个团结因素,恰恰是党派产生的原因),却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政治共同体,因而帝制国体是一个政治形态的社会。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