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4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2916:03:33

    (续上)

    这还涉及另一个问题,接受新式教育的人能够赢得同样的尊重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总计1643名议员中,查知有163人接受了新式教育。考虑到新式教育只是洋务运动期间才逐渐兴起的新生事务,而甲午战争之后才成为时尚,这一比例证明了新式教育的民众可接受程度。

    这从另一个侧面反驳了那种认为中国人思想僵化的意见,至少不像新文化运动或革命者所认为的那样僵化。

    2011-03-2916:07:19

    (续上)

    张朋园并统计,谘议局议员的平均年龄约为43岁,资政院的平均年龄更小,只有41岁,80%的议员年龄在30-49岁之间,超过50岁的约占20%。

    在资政院196名议员中,功名背景有向上的倾向。进士43人(21.94%),举人43人(21.94%),贡生26人(13.27%),生员18人(9.18%),功名不明者66人(33.67%),而留学日本者高达41人(20.92%)。

    造成资政院议员年龄轻和接受新式教育比例较高的原因,是民选谘议局议员中的部分年轻佼佼者,被推举到资政院的缘故。

    这些人大多胸怀大志,且眼界开阔,个性鲜明,他们是立宪运动的中坚者。

    典型如湖南谘议局最年轻(29岁)的议员谭廷闿(1880-1930年),其父担任过两广总督,家计百万两财产,在1904年最后一届科举会试中,高中会元(会试第一名),成为200年来湖南子弟得此成绩第一人,遂被誉为三湘才子。

    2011-03-2916:08:49

    (续上)

    而造成谘议局或资政院年龄较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学问较好德高望重的士绅,大多数不愿意参加选举。

    如湖南名儒王闿运(1833-1916年),就坚决不接受成为候选人。

    这反而使正在成长的新一代士子,有机会取代老一代士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尤其是,当老一代士子不能去勇敢地承担时代责任时,新一代士子们会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来。

    2011-03-2916:11:10

    (续上)

    (4)议员的思想倾向及立宪力量的发展

    当选的省谘议局议员和中央资政院议员,大多为立宪及新政支持者。

    那些对立宪持反对或杯葛立场者,除非被钦选成为资政院议员,否则不会主动参与选举或互举。

    这就造成一个对预备立宪极为有利的情形。大多数当选的谘议局议员和资政院议员,自然而然地成为预备立宪、实施新政、主张民权的中坚力量。

    这些人士本就在立宪运动中立场积极,部分还为了凝聚立宪共识而组织预备立宪团体,如江苏张骞主持的上海预备立宪公会、广东自治会、湖北宪政筹备会、郑孝胥主持福建预备立宪公会、贵州下层士子组织自治学社、上层士子组织宪政筹备会等。

    这些类似于政党的支持预备立宪的士子自发组织,或若干士子的自许的朋党等,在谘议局选举中开展了有组织的选举活动,其成员自然以较大比例当选。如江苏议员,清一色地为预备立宪公会成员,贵州议员为自治学社与宪政筹备会分占等。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