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6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0115:09:51

    (续上)

    邹容的《革命军》风靡一时,反响很大,这使他成为那个时代年轻革命者的一个标志型人物,这不仅与章炳麟作序有关,主要还是痛快淋漓地畅谈了以推翻满清统治、实行共和国的革命思想有关。

    只可惜,在《苏报》事件发生后,邹容因章炳麟被捕入狱而自投入狱,并于1905年病死于狱中。

    我们特别选录了上面几段文字,除表达对邹容倡导革命的勇气赞赏外,还主要是希望借用邹容的文字,对革命者的思想倾向,以及这一倾向的某些方面的问题,做一检讨。

    2011-04-0115:15:01

    (续上)

    首先,邹容这一代年轻人对西方思想及社会的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广度,但深度还是不够的,只理解了这些思想和相关社会事件的字面意义,而对背景及其思想基础不甚了了。

    比如,对美国独立革命的认识,表面上看,美洲英国人要求摆脱宗主国英国统治的美国革命,似乎可支持中国汉族人要求摆脱满清统治的合理性。

    但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因为满族人和汉族人的关系与美洲英国人和英伦三岛英国人的关系,有着根本的或性质的不同。

    满族人取得对汉族人的统治权,实际上表明了汉族和满族之间在种族问题上的平等性,这与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作为民族主体的汉族人所认同的种族包容性的原则并不违背。

    之所以这一时期的汉族人,开始强烈要求推翻满族人的统治,主要原因是满族统治者的错误策略,导致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连串对外战争的失败,且由此引发了财富的大量被掠夺和严重的权利损害及尊严伤害。

    而深陷这一境地之后,满清统治者并没有因此而发奋图强,反而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压制甚至打击汉族人所推行的富国强兵策略。

    所以,不推翻满族人的统治,便解决不了民族生存面临的深刻危机。

    但这不是独立问题,而是章炳麟正确理解的“光复”问题【8】。

    孙文等人也弄错了这个问题,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作为革命的重要目的之一,与邹容的理解相仿。

    当然,孙文等人提出的“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属于革命性质的问题。

    【8】章炳麟在《革命军》序中辨析道:“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除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既灭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也,非革命云尔。”见:翦伯赞等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之邹容《革命军》,中华书局,1985年。

    2011-04-0115:21:50

    (续上)

    其次,对欧洲及西方思想的理解和接受,尚缺乏分辨力。

    如邹容所说,“牺牲个人以利天下,牺牲贵族而利平民,使人人享其平等自由之幸福”等语,表明他并不了解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在这两场革命中,的确包含着限制贵族特权而张扬平民权利的意义。但贵族的社会权利实际上并没有因为革命而被取消。

    而“牺牲个人以利天下”则反倒是中国的传统社会思想,欧洲是先个人(贵族传统)而后天下。

    我们在第三章中介绍过,欧洲平民在革命之前,处于封建庄园制度的不平等奴役之下,平民对权利的主张,自1381年英国农民起义而始,但直到城市兴起后,农奴们仍然处于贵族的奴役之下,欧洲农奴的社会权利得到认可是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后才逐渐实现的,法国的民权在1870年后才得以确立,距离邹容的时代仅仅只有30年。

    而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民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因实行井田制和均田制,大体上保持着自由而相互平等的社会关系,农民子弟可由举贤制度或科举而及第入仕,就是这一平等社会关系的明证。

    所以,在革命兴起前后,中国对欧洲思想的认识极其片面,甚至很多都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比如共和革命,将共和与革命联结在一起,表明一种革命性质,就大有问题的。

    因为西方的共和政体,具有古老的传统,其政治基础是贵族-平民社会结构中贵族成员所拥有的议事权利,这一权利并不受平民挑战。

    在希腊城邦社会中,实行民主政体的城邦,并不见得一定比实行共和政体或寡头政体的城邦更有优势,罗马人也是由共和国一步步走向执政寡头把持政治权力的帝制的。

    美国在立国的200多年间,尽管以推崇公民权利的平等为立国的根本,但至少在邹容时期的美国,政治权利的平等,还是白人之间的事情,并不包括非洲裔黑人或其他少数族裔,更不包括女人。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