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4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8-1723:39:26

    【续上】

    同样地,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虽然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但生产队之间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别依然存在,消除这种差别事关从根本上杜绝资产阶级权利思想由城市向乡村的渗透。

    新政权建立之后,乡村再一次面临社会精英向城市转移的处境,为使乡村保持着对新政权的效忠,党采取了“树立贫农和土地改革以后由贫农上升的下中农在合作社内部的领导优势”(**,**八大政治报告)政策。

    尽管如此,贫富差别依然存在,中农之所以成为中农,贫农之所以成为贫农,并不是与生俱有的现象,一定有什么差别——如勤劳程度、经营土地的技能或生活习性——将他们的生活给区别了开来。

    尽管**在1959年2月底的郑州会议上,为纠正“共产风”造成的粮食、油料、猪肉、蔬菜不足的风潮而批评“穷富拉平”政策,但旨在实现完全平等的“穷富拉平”政策的始作俑者正是**。

    或许可以将这个批评,看作是**的自我批评,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误解了**的出发点是通过实行“吃饭不要钱”的平等主义原则,来进一步地将农民们在平等的基础上给动员起来,投入到他年轻时即致力于新村建设的实践中。

    2011-08-1723:41:44

    【续上】

    1919年12月1日,**在《湖南教育月刊》上发表《学生之工作》,他说:

    “我数年来梦想新社会生活,而没有办法。七年(按:1918年)春季,想邀数朋友在省城对岸岳麓山设工读同志会,从事半耕半读,因他们多不能久在湖南,我亦有北京之游,事无成议。今春回湘(按:1919年4月6日回到长沙),再发生这种想像,乃有在岳麓山建设新村的计议,而先从办一实行社会说本位教育说的学校入手。此新村以新家庭新学校及旁的新社会连成一片为根本理想,……

    “今请申言吾人之意,真欲使家庭社会进步者,不可徒言“改良其旧”,必以“创造其新”(按:此两句应由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新民说“淬厉其所固有、采补其所本无”化成)为志而后有济也。盖所谓改良家庭,改良社会云者,无非改良“生活”,而旧的家庭生活,与旧的社会生活,终不可以改良。此等之旧生活,只适用于旧时代。时代已更,则须别有适应此时代之新生活。……故劳动者欲求完全之平均分配,非在社会制度改革之后,不能得到。

    “社会制度之大端为经济制度。家庭制度之大端为婚姻制度。如此造端宏大之制度改革,岂区区“改良”其旧云云所能奏效乎?

    “创造新学校,实行新教育,必与创造新家庭新社会相联。新教育中,以创造新生活为主体。……“生产的工作”“实际的工作”“农村的工作”,即新生活之大端也。

    “新学校中学生之各个,为创造新家庭之各员。新学校之学生渐多,新家庭之创造亦渐多。

    “合若干之新家庭,即可创造一种新社会。新社会之种类不可尽举,举其著者:公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场,公共工作厂,公共消费社,公共剧院,公共病院,公园,博物馆,自治会。

    “合此等之新学校,新社会,而为一“新村”。”【4】

    【注4】**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06、409-410页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