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8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9-2622:06:32

    【续上】

    与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理念相同的是,郑观应“商义”的功利性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作为个体人的私欲,而是为了“益于民”、“利于国”这样的社会共同利益。

    但两者在政治制度上有着不同的偏好,郑氏推崇的是代表西方政治正统的议院制,邓公选择的是反西方议会制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

    这两种不同的国体偏好,恰恰分别由失败的民权共和试验和失败的人民公社乌托邦试验,佐证了商业力量在重建中国国体过程中的政治价值。

    2011-09-2622:07:16

    【续上】

    1992年10月,在中国**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领导人**遵照邓小平的主张,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目标。

    这实际上标志着中国为适应已经商业化的世界,改变了以农立国的传统,并确立了以商立国的新战略。

    2011-09-2622:09:07

    【史外肆言】尽管以商立国的转折,不是**有意而为之,但近代历史的发展逻辑,将**的政治经济政策推向了这个转折点。这也便是目前**无法驾驭商业力量的原因所在。

    2011-09-2622:10:45

    【续上】

    以商立国的国策,在1993年11月,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得到强化,并使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社会基础。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并采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劳动力、房地产、技术和信息的市场;

    (三)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进行政企分开、分税制、外汇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和投资体制的改革;

    (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

    2011-09-2622:16:45

    【史外肆言】**的政策中,包含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概念模糊之处不谈,仅就劳动力市场而言,大谬也。因为劳动力的市场买卖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特征,实际上,劳动力的价值中包含着人的尊严这一庄严的内容,能叫买卖吗?结果是将劳动者的尊严放在了一个尴尬的地位。再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典型地地只顾发展二放弃政府社会管理责任的政策,正确的应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追求效率。结果是,为了发展,为了GDP,而牺牲社会公平。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