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节

作者:东莞郭菁菁
    2010-7-2421:32:00

    一个清朝,二个女人

    讲起中国活色生香的前朝掌故,在泱泱之历史长河中,于风口浪尖上一试身手者,大抵都只是一些男子的雄壮的身影吧?

    不过,有时,历史也会有例外的。

    譬如,民间野史中代代风韵流传的,吕后、武则天、以及有清的孝庄、慈禧太后等,都是一些顶尖绝色的聪慧女子。她们的夜来女人香,是穿透了千百年来由男子主导的历史天空的。

    其实,她们在历史的万道霞光中,最初都仅是以轻盈的身姿,随风而唱了一支采莲的小曲,摇动着一叶小舟,骀荡地划进了历史的长河。

    可她们的后来,都做出了一番掀动历史惊涛骇浪的大事情。

    有关那样绝顶聪慧的一些女子,以孝庄、慈禧太后所处的满清时代、距离我们的现世最近。因此,我们也得以更真切地看过了她们美丽的魅影。

    从前,有关孝庄与慈禧的话题,一向是治史的男子们绘声绘色、甚感兴趣的话题。

    两位女子,一位出于大清日出东山的朝气蓬勃时代,另一位则蹰躇于日薄西山的晚清时期,中间隔着二百年的时光激流,她们的经历却是相仿的。

    例如,博尔济吉特氏初为皇太极之庄妃,叶赫那拉氏原本只是咸丰之懿贵妃,她们都不是正版的正宫皇后出身,后来却是母以子贵,侧身政坛四十余年,对于大清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她们各自有一位的独生子,在六岁不到的冲幼之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后来这二位美好的青年,俱在眉眼生凉的清真年纪得天花病死去了。因此,二位女子的私生活是相当之不幸的。

    孝庄皇太后的时代,国家的权利机构,尚处于它新鲜活泼的初期,皇权的威信诸多掣肘,决定朝中大事的“八旗议政会议”,产生着诸多的俊彦之才。所以,孝庄很理性地隐身于政治的后台。孝庄历经顺治、康熙两朝跌宕起伏的政局,辅佐了两代幼君,为清王朝的建制规模、以及后来的空前的大发展做了总体设计性的工作,她是居功殊伟的。可是,在宫闱中轻移着碎步的她,始终都是万花丛中的一点绿意。所以,她的身后,好评如潮。

    慈禧皇太后的时期,国家的建制规模庞然存在,可是它的实质却已经中空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剪除顾命八大臣,两度垂帘,历经同治、光绪两朝。满清的氏族人才已经凋零了。她是想力挽狂澜的,挽救大清这一条破船于未沉之际。因此,她指挥了包括废除科举、甲午战争、推行新政等一系列自以为挽回时局的决策。端坐于庙堂之上的慈禧皇太后,始终也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的。可是,从民国以降数十年的史家于她,总是诋毁甚多。

    其实,史实不可一概而论。特殊之历史环境所造就的特殊之历史人才,我们都不可以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而偏颇地理解。对于慈禧,近年讲她与孝庄同样饶有情趣。慈禧的智慧和能力并不输给孝庄的议论,甚嚣而上。

    历史既然是一条动态流动的河流。有关历史人物的千秋功过,自然更有后来人给出公正的评说。

    其实,无论如何,对于孝庄与慈禧这样两位的女子,我都是从私心中流动着,仿佛蜜褐色秋阳般澄静的愉悦的。

    我喜欢孝庄,喜欢她在历史的风起云涌时分,依然保持了一份新火试新茶的闲静风度。

    我也喜欢慈禧,喜欢她伫立于晚清历史暮霭中的,略显忧伤寂寥的、唯美倩影。

    因此,尽管在我的前面,曾有过无数的文人骚客,为博尔济吉特氏与叶赫那拉氏的春花秋月嗟叹咏哦过。我仍然是忍不住地要为激烈响亮的布木布泰、兰儿写点什么。

    男人写字,文章的转承起合,讲究的是载文载道、经世致用。

    女子写东西则全然的只凭直感。

    我现在坐在电脑前,信手打出了这样一种的文字,其实也不过是现时的自己,蓦然间为博尔济吉特氏与叶赫那拉氏的灵光所附丽住了而已。

    2010-07-2520:23:58

    第一部风云际会说孝庄

    第一章一位来自蒙古黄金部落的美丽女孩

    1

    讲起历史,每次我翻开煌煌赫赫的正史页面时,总觉得它对于那些在历史的进程中,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女子,述事的方式是背影蒙胧的。

    这一次,我试图在正史间找回了孝庄的娴雅与沉静,可是,我的心境仍是失望的。

    正史可以考据的资料显示:孝庄皇太后,出生于公历1613年3月28日(大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癸丑年),死于1688年1月27日(大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丁卯年)。她的远祖据说是彪柄于千年史册的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家族的事业传到爷爷莽古斯手中,已是哈布图哈萨尔的十世孙了。

    她所属的博尔济吉特部落,仍是蒙古科尔沁部的左翼中旗。

    她是贝勒赛桑的二女儿。当时,她的上面有四个正在长成的兄长:长兄吴克善,为第一代和硕卓哩克图亲王;次兄察罕,为第一代镇国公;三兄索纳穆,建有军功未等受封就死了,其子后来被封为第一代多罗郡王;四兄满珠习礼,则为第一代札萨克和硕达尔罕巴图鲁亲王。姐姐海兰珠,后来也是一位注定了要写进史册的风情万千的女子。

    因此,这样一个家族,在式微了的蒙古部落中,都是人丁兴旺的。

    当年,像蒙古族与女真族那样的氏族社会,个人与家庭是没有姓氏概念的。

    因此,博尔济吉特部落的名称,就成为了后来的孝庄皇太后的姓氏。

    但是,孝庄的父母,在她降临人世之后,还是替她取了一个通俗上口的女孩子的名字,叫布木布泰。后世的人考证,认为孝庄的名字应该与草原上流行的神秘高远的喇嘛教有关,含有“出世之人”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布木布泰在原始蒙古语中的意思,不过是一种用来装东西的大口袋而已,用粗制毛线编织而成。不过,我个人觉得后面一种的考据家实在是无趣。我宁愿相信前者。

    上面的一点资料,大约都可以从大清的《太祖实录》、《天聪实录》、《崇德实录》、《清史稿》等正规的文献中查阅得。

    2

    话题既然与历史上那个雄姿英发的成吉思汗大帝扯上了关系,我这里乃不妨对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流徙,饶舌几句。

    他们是本文之女主角孝庄皇太后的列祖列宗。

    按照中国人正本清源的思维方式,我们如果可以了解到孝庄的曾经的来路,我们自然也就可能对于她后来的人生履历,有着一种深刻的理解。

    我们晓得的,成吉思汗与他的子孙建立过的可汗国,在宏大的世界历史中,无论其版图还是国力的强盛,都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1279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最终统一中国,四大汗国的正朔——元朝,其疆域的范围就空前的辽阔了:东到大海,东北至辽阳行省,北逾岭北行省,西北达新疆一带,西南到西藏和云南,南及南海诸岛,东南到台湾。这在中国古代有据可查的历代王朝中,其疆域的阔大,只有后来的大清可以与其并驾齐驱。

    其后,大元很快就被朱元璋的大明取代了。

    蒙古贵族退潮般地回去了他的发源地——蒙古高原。

    几经世事的沉浮,大约在明末清初之际,蒙古的部落逐渐融合成了漠南蒙古(今内蒙古)、漠北蒙古(今蒙古国,也叫喀尔喀蒙古)和漠西蒙古(也叫厄鲁特蒙古或卫拉特蒙古)三大块。其中,漠北喀尔喀蒙古分成了互不统领的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三部。漠西蒙古则分出了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四个部落。

    漠南蒙古的地理位置颇优,临近于物宝天华的中原地区,部落的组成也就较为繁杂众多。科尔沁部落即为这众多部落中的一支。

    科尔沁一词,《蒙古秘史》解释其大意为“弓箭手”,为一种手带弓箭的皇家侍卫。从前南征北战的岁月,是成吉思汗最骠悍能战的一支禁卫军,由成吉思汗最信任的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直接指挥。1206年,踌躇满志的成吉思汗在斡难河源大会群雄,首创蒙古汗国。他赐赏自己最钟爱的二弟哈布图哈撒尔,其封地即为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科尔沁部于哈布图哈萨尔的十七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时期,渐次南下到了北起嫩江流域,南到西拉木伦河流域的科尔沁大草原生活。此时的科尔沁部既然是与花团锦簇的大明朝做了邻居,到了青黄不接的年成,就会禁不住地带了一队的人马,旋风般地突进了大明朝的辽东辽西地面,抢一些吃喝住行的消费品,这令大明的王朝颇感头痛。

    在奎蒙克塔斯哈喇主事的后期,其长子博第达喇的第三子乌巴什、第八子爱纳噶、第九子阿敏率众在科尔沁大草原上分成了郭尔罗斯部、杜尔伯特部和札赉特部,加上原来的科尔沁部。四部有着直系的血缘关系,首领们在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手法上,也就常常是步调一致。故而在内蒙古的东部地区成为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强大蒙古部落群。他们与明王朝的扯不清的恩怨情仇旧事,后来成为他们与女真族结盟的一种契机。

    所以,包括孝庄文皇后的家族博尔济吉特氏在内的科尔沁蒙古人,他们曾追随成吉思汗在世界范围内扬鞭策马,他们才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嫡系传人呢。他们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慢与自信,大抵上是渗透进了骨子里。

    因此,起初的科尔沁蒙古贵族们,应该也未必会真正地看得上了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嗜血强悍的建州女真族吧?

《一个清朝,二个女人——一部女子私阅清史的最佳读本》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