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节

作者:东莞郭菁菁
    2010-10-1017:05:28

    继续发《清朝的十二月令图》上面发了一月、二月。下面接着再发。

    三月,杏花的歌声在飘

    四月,大清的景色如烟

    五月,日出江花红胜火哟

    六月,柳丝线,人心思也长

    2010-10-1212:28:51

    41

    安民养民,只是一个国家新兴体的基本立足点。

    一个政权要得到磅礴与舒泰的视野,则必须吸引更高层次的社会俊杰之士,渗透到这个新生的政权中来。

    清太宗是深谙其间奥妙的一位政治大家。

    他为此说:“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

    清太宗皇太极在渡过了最为紧迫的吃饭危机之后,采取的另一个利民措施,便是开科取士。

    诸位看官,可切莫小瞧了“开科取士”这四字真言哟。

    稔熟中国历史的人们大抵都晓得,在中国悠悠千载的传统社会间,以读书为业,不事生产的士族阶层,其实是一个很有面子的特殊阶层。

    他们在平和的年代,人生的向往是通过了政府的开科取士,加入到政府的治国安邦的进程中。有那样一条前程俣俣的路子摆在那里,即使是他们的一时未济,士子们都乐意充当了政府与一般民间对话的桥梁。当年大字不识的普罗大众们,因为自身见识的局限,他们是没有直接与政府对话的能力的。

    可是,倘若是遇上动乱的年间,则无论政坛的实体如何走马灯式的变换着,归结到最后的决赛,士族人心的向背,往往都成为了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倘使一个聪明的政治家预支得卿卿士子的期许,政治家的心声就可以迅速地在基层的百姓中间激起反响。天下大势也就据其大半了。

    中国士子千百年的儒学浸润,已形成了“学得锦绣文章,售与帝王家”的菁深之观念。

    大乱过后的开科取士,就往往成为了一代明君、启动仁政的钥匙了。

    努尔哈赤的时代,女真族的第一代领导班子中,多数人都是直接从茹毛饮血的氏族社会,直接跳跃过来的。他们自身目不识丁,对于士子们的读书明理也就缺乏一种认识的前提。当时,努尔哈赤虽然也养着几个像范文程那样的读书人,但努尔哈赤是抱了一种养而不重用的猎奇心理、来与读书人相处的。所以,像当时的阿敏、莽古尔泰等核心领导班子的成员,都对于范文程之辈欺侮过甚。莽古尔泰就曾经当面冲着范文程吐唾沫星子。

    至于,明朝那些来不及逃走的生员们,当年后金的君臣上下,都觉得是一个惹事的祸殃,因而采取滥砍滥杀的势态。

    辽沈地区读书人的种子,一时几乎灰飞烟灭。

    2010-10-1212:48:08

    为了重新树立汉族士子们,对于后金政府的信心。天聪3年9月,清太宗皇太极特意将努尔哈赤残害过后,哀矜的300名汉族生员重新组织起来,进行了一场特别的人才选拔考试。

    当时,这些生员,大抵已暗昧为八旗包衣下的奴隶了。

    皇太极就蔼蔼地喻晓各家主人:不得故意阻挠政府的选拔行为。

    结果有200名的汉族生员脱颖而出。他们脱离了原来的奴仆身份,成为当时国家建设中最急需的文秘人才。

    天聪8年3月,清太宗组织了第二次开士考试。这次仍然只准许汉族的读书人参加。考试录用了一等生16人,二等生31人,三等生181人。这些人陆续补充进入了政府机构做事。他们的未来都有了一种白地江花般的灿然。

    这就极大地刺激了从前不事书生的,满、蒙两族青年人的读书热情。数年间,甚至满、蒙贵族上层的青年人,也附庸风雅地卷入到读书识礼的新时尚中。因此,崇德6年6月,大学士范文程等就建议:开放在满、汉、蒙古三族的士子中,公开考取秀才和举人。清太宗批示:必须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以保证人才的高素质。

    这样的举措,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这在焉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士大夫阶层,荡出了清丽浈澄的回响。

    清太宗由是“仁声远播”。

    2010-10-1213:16:54

    其实,清代自1644年入关后,清朝的贵族们很快便适应了关内的花团锦簇的繁华生活。这也是满清贵族比从前元朝贵族有出息的地方。后来,汉满诸多民族便像男女间的从相见、相识、到相爱,这一个国家很快便成长为当年地球上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

    下面图片表现的是一些清朝早期贵族们的休闲生活。画面很静美哦。如张爱玲所说:如一树静美的桃花。

    2010-10-1412:59:56

    万物相生相克、有德有言kk、老蔀、推倒油瓶不扶、大话唐僧000、一棵小白桦等网友的见解都是好的。

    继续发帖才是道理。

    2010-10-1413:03:08

    42

    清太祖努尔哈赤也真是一位过于洒脱不羁的汉子。

    皇太极继任后,检点老汗王遗下的领导班子,竟然比从前水浒梁山上混吃混喝的草寇宋江、还简陋了三分。

    汗王之下,只设五个议政大臣、十个理事官。国家订立的长远规划没有专门的机构去监督实施。寅吃萝卜卯吃粮,朝令夕改的事情时常都有发生。这样草率的机构,努尔哈赤主政的十来年间都懒得去改进。难怪后来有人怀疑:努尔哈赤是不是只识得弯弓射大雕哦?

    为此,创建国家的制度,这也是皇太极迫在眉睫想办的一件事情。

    他即位后,为了摆脱八和硕贝勒议政旧制的诸多羁绊,乃别出心裁地设立了一个由汗王直接领导的文馆。

    文馆的职能,表面上规定仅从事一些翻译汉文典籍、记注本朝政事的文秘琐碎。

    但皇太极却在实际上把它当成了,一个处理机要事务的行政中心来使用。

    所有的往来信函、文武大臣奏章,改革的可行性研究,以及一些重大国事的否决,清太宗都喜欢先放到这峬峭的文馆中来,让这一帮博洽多闻文的秀才们先咀嚼一番。待大体的思路明晰了,清太宗才端出桌面让诸贝勒大臣与议。

    后来,顺治、康熙、雍正诸朝,像南书房、军机处这样集权机构的最终确立,应该是清太宗这位壁立千仞的前辈,带给了他们无穷的想像空间。

    当时,清太宗文馆的智囊团中,有许多的汉臣。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高鸿即为其中的佼佼者。

《一个清朝,二个女人——一部女子私阅清史的最佳读本》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