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0323:54:09

    四、解决问题之道

    这些正是帝制国体转型为共和国体进程中,需要解读和解决的问题。

    然解决之道何在?

    王充曰:“虚妄显于真实,实诚乱于伪,世人不悟,是非不定,紫竹杂厕,瓦玉集糅,以情言之,岂吾心所能忍哉!……世间书传,多若等类,浮妄虚伪,没夺正是。心濆涌,笔手扰,安能不论?论则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虚之事,辄立证验。”(《论衡.对作篇)

    在近代多若等类的“世间书传”中,著述近代史的不在少数,浮妄虚伪的也不在少数,而专门研究国体及共和历程的却是少数。

    钱端升有一辑《民国政制史》,讲民国政制,言国体寥寥。

    李剑农有一辑《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1840-1926年间事,且主述历史而非国体演进。

    张朋园有一辑《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主要研究民国间的三次全国性选举问题。

    这些著述,尽管各有学术价值,但没有解析国体问题。

    国体转型问题,不仅仅是历史问题,同时也是文明转型和思想转型问题。

    而不对东西方文明和思想智慧做正本清源工作,则难以厘清。

    之所以要“正本清源”,实是近代以来有关东西方历史的众多世间书传中,“紫竹杂厕,瓦玉集糅”,多了些浮妄虚伪,少了些正本清源。

    举例以证。

    其一,国人都说秦汉以后(前221-1911)乃“封建社会”,为什么秦始皇要置郡县废封建?他老人家废的什么封建?

    其二,革命党人都说帝制不好共和好,为什么不好的帝制时代会有汉唐盛世?吹牛吹出来的?

    其三,国人都知胡适是思想界的大腕,然胡适除了在美国学的那点实用哲学加自由主义,他真的有自己的思想?如果说有,谁给个答案瞧瞧!

    2011-03-0400:00:30

    这不是说,我们可以全部地回答这些问题。

    但我们必须研究这些问题,不然难以回答刘源先生在意的“奴隶社会少奴隶”、“封建社会不封建”的历史悖论。

    也难以懂得为什么帝制国体倾覆之后,要建立一个新国体是多么不易了。

    我们能够做的,是本着“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虚之事,辄立证验”的原则,从东西方文明的正本清源开始,基于事实来厘清近代中国国体,如何由帝制,经晚清的君主立宪、辛亥初期的民权宪政共和,转型为政党宪政共和的进程(还在发展中)。

    希望的是,为耐心读下去的朋友,提供一点对东西方文明及历史的新理解,且尽最大可能使东西方历史在事实面前恢复各自的本来面貌。

    但我们也关心未来;甚至说更关心未来。

    未来是今天的延续。今天是历史的延续。

    从历史走向未来,必须扯掉横亘在历史迷途上的无知之幕。

    即使有人不乐意看到无知之幕被扯掉,甚至甘愿为无知之幕所蒙蔽,也阻挡不了无知之幕的落幕。

    2011-03-0400:01:49

    当中国农业-士绅文明体系,在欧洲商业-军事文明体系的打击之下,而按照农业-政治体系(1911-1927年)、农业-军事体系(1928-1977年)、商业-政治体系(1978年以后)的次序,向着商业-知识体系演进时,商业-军事共同体(欧洲及欧洲化世界)所构筑的正义、公平、自由、民主、权利平等的政治神话,不管是自然的贵族制还是平等的民主制,都将使其缺陷暴露在人类智慧的光辉之中。

    而惟有商业-知识体系的新文明形态,才有可能使人类走出无知之幕,而沐浴在知识所造就的和平、和谐与理智的世界中。

    因为,是知识和知识的力量,而不是财富的多寡,在促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我们所期望的商业-知识社会体系的未来,绝不是一个财富支配知识的未来,而是一个将知识作为人类主要财富的未来。

    那种假定为满足人类的合理**望而产生的追求财富的冲动是正当的观念,在商业-知识社会体系中,将由于知识而不是物质财富成为主导社会文明的主要力量,而得到抑制,并使商业世界回归到人类的知性——理智和宽容。

    我们相信,在理智和宽容精神指导下,财产的私人占有制度和财产的社会公有制度,必将取得一种平衡。

    在这个世界中,曾经被作为普世价值的财富和平等观念,将通过与理性和知识的结盟,使那些具有开放性(以邻为友)而不是排他性(以邻为壑)的文明体系,能更好地从其他文明的发展成果中吸取养分而保持创造性和活力。

    正像文明的多样性一般要比文明的单一性更能给人类带来和平与富祉那样,就文明体内部而言,多元价值体系的共存,各种社会基本力量之间的平衡,也是能带给人民更多安定与幸福的政治选择。

    在文明多样性视角下,一党宪政与多党宪政,并不仅仅是一和多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少数暴政和多数暴政的问题。

    而是一和少数及多数的利益平衡关系。

    这应是中国式政党宪政共和国体的实质所在……

    2011-03-0400:13:43

    我们在世界的东方,看到的是农业-士绅体系的文明;在世界的西方,看到的是商业-军事体系的文明。

    它们在1840年碰撞时,其直接的后果是注定的,因为商业较农业具有优势,秀才注定打不过兵。但经过170年的对抗、博弈和融合呢?

    2011-03-0402:35:23

    在开始我们的正文之前,引述一段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所作的开篇语,或许是适宜而必要的;这是至今仍为欧洲真正有学问的人认可的、有关中国人的高贵而典雅的陈述。辜鸿铭说:

    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阐释一下今天下午我想讨论的内容。我们论文的主题,我称之为“中国人的精神”。在这里,我的意思并非仅仅论及中国人的性格或特征。中国人的特征此前经常被描述,但是我想你们会和我一样认为迄今为止的这些描述或对中国人特征的列举,都未能描绘出中国人的内在本质。此外,当我们说到中国人的性格或特征时,它是不可能被概括出来的。你们知道,中国北方人的性格不同于南方人的性格,就像德国人的性格不同于意大利人一样。

    但我用中国人的精神,意在指明中国人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种在本质上与众不同的东西,无论在中国人的心灵、性情还是情操上,它使他区别于其他所有民族,尤其是区别于那些现代的欧洲人和美国人。也许对我们所讨论的主题最恰当的表述是中国式的人性,或者,用更清晰简短的话来说,就是真正的中国人。

    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确信你们都会赞同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尤其是现在,当我们环顾今日之中国,我们似乎发现,中国式的人性——真正的中国人——即将消失,取代它的是一种新型的人性——进步的或现代的中国人。事实上,我建议,在真正的中国人、古老的中国式人性从世上完全消失之前,我们应该最后一次认真地审视他,看看我们能否从他身上找到某种在根本上与众不同的东西,使他如此区别于其他所有民族,并有别于今日中国所见的方兴未艾的新型人生。”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