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0801:42:53

    (续上)

    严复不仅仅是将达尔文及赫胥黎、斯宾塞的思想,通过译著引进中国,他还要为处于民族存亡之中的中国人提供一个强兵富国的方法。

    在严复看来,中国周而复始的循环体系是导致目前危亡局势的主要原因,而西方不断求进步的思想,则是中国所缺乏的,斯宾塞强调的个体之间的自由竞争,就成了严复认可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实际上可以被扩展到群跟群的竞争。

    所以,严复在《原强》中提出,“民民物物,各争有以自存。其始也种与种争,及其稍进,则群与群争,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

    这就是说,中国人要强大起来,就要追求进步(按:多么有力而荒唐的观念!),要作为一个种群去跟别种群进行竞争。不然,落后就要挨打,弱者必为强食。

    当然我们不能苛责严复将达尔文的自然演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他的时代能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学术理解,也不能苛责他能正确地理解欧洲人有关平等及自由同富强关系的因果倒置现象。

    便是欧洲人,也在依靠财富掠夺和资源擭取手段使自己富强后,忘记了促使它们海外入侵和殖民扩张的,恰恰是商业-军事体系对财富的贪欲和奴役的偏好,而与民主、自由和平等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有一定的关系,那也是将自由和平等作为索取新财富的工具、作为心理征服的一种道德观念而已。

    所以,尽管郑观应、康有为、严复等对西方社会富强背后的原因做出了不真实的猜测,但这些被错误理解的原因所使用的名词,却具有一种魔幻般的作用,为即将兴起的社会革命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2011-03-0802:30:23

    【史外肆言】:我们说严复误读了进化论,是就达尔文进化论之本意而言的;对严复来说,他只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重新揭示了进化论,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严复对进化论的理解并没有错。

    在今天,只有中国人才是进化论的彻头彻尾的信奉者,在达尔文的英国同胞那里,信奉进化论者不超过三分之二;在美国,甚至一些州是不给孩子们讲进化论的,因为那会破坏孩子们对造人的上帝的信仰;老师们如何回答孩子们的奇怪问题呢——人是上帝造的还是由猴子进化来的?

    实际上,近代中国人有着同样多的奇怪问题,明明是欧洲城市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分权式议会制的出现和发展,共和派却总是相信,只要分权了,共和了,国家就强大了。

    2011-03-0815:46:11

    赠风去留连兄:

    大风起兮,北溟神鸟惊心,

    大道去兮,南海圣人困顿;

    设草堂留议郎兮,匡扶乱世,

    削诸界兮连横东西,求治平。

    2011-03-0815:59:22

    二、欧洲宪政思想的引入及其中国化

    1、林则徐、魏源等对欧洲议会制的理解

    最早对英国议会制有所介绍的文献,是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编辑整理的《四洲志》。该文献将英国上议院音译为律好司(HouseofLords,贵族院),下议院音译为甘文好司(Houseofmons)。上院主要职权是对推行国王政事不力的官员进行议罚,下院则就条例增改、新设职官、增减税饷等政策议决,而国王则拥有任命大臣及刑官的权力。

    在此之后,魏源、徐继畲分别在各自著述中对英国议会制进行介绍。如魏源将下院理解为中国的“乡绅会议”,上院理解为“五爵公会”,而乡绅会议的职权是就征赋、大臣贤否、斟酌和战、变置律例、大臣擅权监察及纳饷等进行议决,并奏闻于国王;认为“英国之自立,悉赖此乡绅”——魏源将议院之存在理解为英国自立的依托了。

    而徐继畲则更进一步地将议会称为中国化的“公会所”,下院称为乡绅房,上院称为爵房,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王、大臣、上院、下院四者之间的国是议决程序和相互制衡关系。而民间对乡绅(下院议员)的选择权以及通过乡绅而行申述权(或称请愿权)等,与财政权一起构成乡绅的主要职权,而上院公爵的职权则主要是立法权(条例变置权)。此一时期对欧洲议会制度的介绍主要是对“夷”人社会情况的介绍【1】,并没有要求清室予以参考或承纳。

    【1】[韩]李春馥,戊戍时期康有为议会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2011-03-0816:29:01

    (续上)

    而绕有趣味的是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对美国议会创立者华盛顿的介绍: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用于[陈]胜、[吴]广,割据雄于曹[操]刘[备]。既已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仍不僭位,不传子孙,而创为推选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遗意。”【2】

    徐继畲将华盛顿创设议会且不恋权位,而将总统一职委于推举之法的胸襟,理解为几近中国的天下为公思想境界,并认为这与王制三代遗意几乎相同,是典型地按照中国人的思想传统来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虽然差强,但也不无合理成分;而从中显露的赞赏之意甚为明显。

    对欧美议会制持赞美态度的还有王滔、冯桂芬、郑观应、郭嵩焘、何启、胡礼垣、张荫桓、薛福成、黄遵宪等人。

    1877年郭嵩焘翻译张德彝在《随使英俄记》中对英国议会下院职权的介绍中已经多少带有赞许倾向了:

    “下院绅士为英国最要之选,号令政事,每由此出,再上院核定。亦有倡自上院,而交议于下院者。然必下情胥协,然后奏闻君主,以见施行。否则饬下再议。若仍以前言之是,君主亦俯允所请。如君主辩驳的当,间亦听从。总之,凡事绅主之,官成之,国君统之而已。”【3】

    这里的介绍已经接近于英国议会制的实际情形,尤其对上院、下院和君主之间有关政事之策形成的制衡关系给予了较为准确的理解。

    而英国议会制演变的实际情况也的确如张德彝了解的那样,下院的权力正随着绅士(以新兴的商业资本群体为主)势力的增强而获得了政事的议决权。

    但这并不表示,以世袭贵族为主的上院的权力已旁落,也不表示君主正在失去传统的统治国家的权力。

    1895年出版的《泰西新史览要》中对这三者的权力关系做了明确的说明:“英律,凡下议院议定事件必须上之上议院,及上议院以为可,仍须上之英王以取进至。”【4】

    精通汉语的传教士李提摩太对英国议会的介绍(翻译),应反映了1895年前后议会制度的实际情况。而中国使者对英议会的赞赏倾向,重在英国政事决策中“乡间”绅士参与权所形成的“上下一心”之实效,这与满清政权中汉族官员在政事决策中处于附属地位有密切关系,隐隐透漏了汉族官员对满清皇室及贵族把持朝政的不满。

    【2】引自:张朋园著,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

    【3】引自:[韩]李春馥,戊戍时期康有为议会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4】[英]麦肯齐著,李提摩太等译,泰西新史览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