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1016:09:12

    (续上)

    此后,便是持续两个月的由三心两意的荣禄指挥中**队(约18000人,【4】)和拳民(约30000人)进攻外国公使馆【5】、外国公使馆警卫和人员(警卫450人,平民475人,中国基督教徒2300人和约50名仆人)顽强抵抗的故事。

    结果是,8月4日,外国使馆人员在得到约19000人的八国联军【6】救援后,得以死里逃生。而慈禧却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的第二天带着光绪,乔装往西安逃生——她忘记了6月16日讲过的“并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国”的话了。

    在两个月的围困中,外国公使馆及八国联军付出了死亡231人的代价【7】。

    为了报复,八国联军在进攻北京和进入北京后,到处烧杀抢掠,并特许军队公开在北京抢掠三天【8】。

    这些侵略者一副道貌岸然,尽行卑劣勾当,40年前入侵北京,犯下火烧圆明园的滔天罪行,这次进入北京,再次犯下人神共愤的抢掠罪行,特别是那些基督教修道士,甘愿作为抢掠者的向导,丝毫不顾及耶稣让他们入地域的告诫。

    2011-03-1016:19:34

    【4】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78页。胡绳提供的数字中,包括董福祥部万人,荣禄武卫中军8千人,义和团拳民数万人。徐约中在《中国近代史》中提供了一个3万拳民的说法,但他提供的端亲王指挥的政府军的数字显然有误。

    【5】此数字在徐约中、费正清等著作中,基本一致,这里采徐约中《中国近代史》的数字。同样八国联军的各国派出军队的人数,亦取自该书。

    【6】八国联军及人数如下:日本8000人,俄国4800人,英国3000人,美国2100人,法国800人、奥地利58人,意大利53人,德国人迟到未参战,但参与对北京的抢掠。

    【7】徐中约著,计秋枫等译,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8】联军统帅、德国元帅瓦德西在其日记中写道,京津之间,“沿途房屋未经被毁者极为罕见。大都早已变成瓦砾之场。……从大沽经过天津直到北京之路线上,至少当有五十万人,变成无屋可居。”

    进入北京后,瓦德西的笔记中说:“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不复调查。现在各国互以抢劫之事相推诿,但当时各国无不曾经彻底共同抢劫之事实,却始终存在。”

    当时的法国报纸有记载:“一个回国的士兵叙述说,从北堂我们开往皇宫,修道士们跟着我们去”,“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教士们做我们的向导。”

    参见:翦伯赞等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

    2011-03-1016:25:11

    (续上)

    慈禧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女人,可耻地以弃北京不顾、逃往西安而将自己归入悍妇弄权之列。

    满清有着这样一个三次垂帘听政者,不亡于人也会亡于天,这算得上是命运使然。

    而那些满嘴祖宗之制不可变的满清昏聩遗老遗少,如荣禄、端亲王、庄亲王们,在与老妇人一起将康梁变法扼杀之后,还要跟随老妇人在庚子拳乱之后,再来一次变法,而不知为时已晚,康乾盛世被他们硬生生地毁于愚蠢和颟顸之中。

    正是他们的这种愚蠢和颟顸,而使一支几近10万人的中**队【9】,抵抗不了不到2万人的侵略军,再次地将中国置于耻辱和尊严无存的境地。

    【9】据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载,清政府在当时的京津地区拥有至少10万人兵力,从天津撤退下来的约3万人,卫戍北京的隶属于荣禄、董福祥的3万人,八旗兵2万人,从外省急调京畿的军队不少于2万人。

    2011-03-1016:30:16

    (续上)

    当义和团风暴在京津刮起时,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45个城镇的民众,将多年来对于洋人的怒火顷刻间发泄了出来。不仅将愤怒指向基督教教堂和传教士,也指向了清政府,浙江西部江山、常山、衢县等地政府衙门被义军所占领。实际上这些算不上起义,只是发泄长期积压在心中的怒火而已。

    但是,民众的这些怒火,却使李鸿章(两广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刘坤一(两江总督)这些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陷入拳乱将招致列强战祸的恐慌之中。

    他们在另一个积极从事民族实业发展的重要人物盛宣怀串联下,从维持地方不因民众针对洋人的行为而招致列强的军事蹂躏为考量,组成了代表团,于5月30日在上海与以美国总领事为首的各国领事签订了《东南保护约款》,致使发生在京津之间的祸患未在东南地区出现。

    后来四川总督奎俊、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也参与附和。

    这一被称作东南互保的事件,一方面避免了东南地区各省发生类似于京津地区那样的拳乱,另一方面,也使在京津地区攻守的列强国家不必担心东南地区发生对其不利的事项,更能集中兵力应对义和团及清政府的宣战。

    这一事件的功过是非尽管重要,也自来有各种意见,但也许由这个事件所形成的地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自决地方利益的做法,更具深刻意义。

    这标志着地方与清政府之间的微妙博弈已经开始。大一统的皇权国家治理结构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它直接导致辛亥革命发生后,各省通电全国脱离满清的合法性。

    2011-03-1016:40:20

    【史外肆言】满清朝廷和汉族士大夫之间的裂痕出现了。在地方,东南互保条约,果然使南部地区不受列强蹂躏,但在国家,这些地方大员们的选择,无疑等于置京津安危于不顾。

    不过,后人若要谴责他们,也着实难办:满清本就是由关外入关的政权,汉族地方大员抑或狭隘,但满清朝廷又何尝给予他们拱卫朝廷的实权?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