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1022:41:08

    至于中国的民族性或如辜鸿铭那样说的中国的人性,实际上说起来异常复杂。如越南,在宋朝闹独立之前,是中国的一部分,以百越地区(以广西梧州为中心)的越族人为主;即使在相对独立的时代,它也依然自愿作为中国本土政权的一个附属国,而与本土保持着比其他附属国(如朝鲜、缅甸等)要更近一点的关系,直到法国人占领越南,并使其独立为法国殖民地为止。

    我个人意见,中国的民族性,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对华夏文明和思想的认同而形成的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趋同性,因文化趋同性而致种族相融合(如满族敬100年融合后,基本上不再与汉族人有太大分别);二是今天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在漫长历史中,有着太多的相互交融,因而要明显区分谁和谁是什么关系,已经不那么容易了。

    就此而言,只要文化之根存在,大中华文化圈中的华人还是会相互珍重的。

    2011-03-1022:44:07

    作者:竹怜新雨山爱夕阳发表日期:2011-3-1022:32:00

    技术贴留名——

    欢迎竹怜新雨山爱夕阳新朋友!要有心理准备,这个帖子有些沉闷啊。

    2011-03-1023:03:48

    作者:风去留连回复日期:2011-03-1021:45:00

    关于欧洲的民族主义……不仅仅是大陆地区,而也应当包含港澳台(新疆、西藏也存在这个问题),甚至部分东南亚地区(去年的缅甸果敢事件,网上的部分声音可证)——

    再接着探讨这个问题。交趾地区的人在法国的帮助下,毁灭了汉语,创立了自己的文字,目的就是斩断文化之根。目前看来,法国人的坏心眼达到了目的。而台港澳不同,不仅语言和文化仍然以汉民族文化为主,而且由于港澳地区,在近100年时间里,不断有大陆人迁移其中,文化之根是牢固的。06年去台湾,特意阅读了那里的中学国文教科书,发现其中有60%以上的课文是古文和古诗词,其文化之根非常牢固,反而是大陆,古文的学习太少了,这几年呈增加的趋势,值得鼓励。

    2011-03-1023:11:48

    缅甸本来与中国关系比较亲近,由于被英国殖民者鼓动脱离中国属国地位,与我们之间,目前仅仅是利益关系了。新疆、西藏诸域,尽管情况复杂,文化的影响力分布也不太均衡,但只要外部患惑减少,不会有太大问题。

    新疆吐鲁番以东地区,在历史上即与汉族关系较近,所以这个区域的人民较为温和。西藏较特殊,主要是黄教影响力较大,但假以时日,文化上的相融合更深入些,应是可把握的,不同的生活方式问题不够成问题。所以,建议朋友们一定要多到新疆和西藏去旅游。呵呵

    2011-03-1100:09:15

    作者:feiwuhuanyouji回复日期:2011-03-1023:58:16

    北魏鲜卑族,挺有意思的。在掌握政权的情况下,主动进行全方位汉化,最后将自己本民族灭绝了,彻底融化进了中原华夏。

    这种主动将自己民族消失的做法,不多见啊——

    这种做法在古代极为罕见。但似乎也是一种聪明的办法,融化后不需要再与汉民族争什么了——开玩笑。不过,也似乎汉民族的文化才有这种事情发生,强大的包容性与中正品质;当然,生活方式吸引力,对北魏也有强大的吸引力。

    强悍的匈奴族,也有一部分融入了汉民族(汉代时匈奴大单于),迁入中原,后来不见了,只直到这支人姓刘,今天在那里已经不可考了。

    2011-03-1100:21:03

    作者:feiwuhuanyouji回复日期:2011-03-1100:01:58

    还是觉得,大千世界,多种物种并存,多种文化并存才是和谐的。

    -------------

    欧洲人就不这么想,他们一直以来都希望别人向他们一样,这便是我比较在意的世界文明单一化发展的趋势。

    欧洲人自1492年后,的确征服了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并成功地毁灭了、同化了或征服了世界上的大部分文明或文化。美洲印第安人(6500万)的文明消失了,大西洋岛屿(250万)文明消失了,亚洲北部的原居民(900万)消失于俄罗斯人的征服之中,南部非洲被蹂躏之后今天还没有恢复生机,阿拉伯世界被欧洲人进行了较彻底的瓦解,以至于无法在文化基础上保持团结;日本文明已经彻底欧洲化,俄罗斯及斯拉夫人本来就是欧洲人的近亲;除了中国、阿富汗和埃塞阿比亚外,世界上的地区,都臣服于欧洲人的蹂躏之下。

    这是我比较关注的世界文明欧化化的问题。

    2011-03-1111:21:35

    闲聊一下今天新疆、西藏、蒙古问题的来源。这些问题均与满清朝廷对这三个地区的治理政策有关。

    (一)蒙古问题。蒙古分内蒙和外蒙,自满清建立政权初期开始。

    蒙古人自十四世纪末被汉人驱除到长城之外后,陷于频繁的内乱,其中的科尔沁部于1624年与努尔哈赤的后金汗国结盟,目的是对付欺压科尔沁部的另一个更加强大的察哈尔部。结果察哈尔部被联盟打败,塞北地区的蒙古人各部落先后归降于努尔哈赤,从此这些部落的蒙古人被取消部落体制,按满人的八旗体制建立了盟旗体制(分旗)。

    这些塞北地区的蒙古人被满清人称为内蒙古,以便与后来才归属满清的漠北的蒙古人相区别。

    满清入主中原后,在内蒙古地区设置三个军事机构“都统”(驻承德的热河都统,驻张家口的察哈尔都统,驻呼和浩特的绥远都统)来负责军事,以防止蒙古人叛乱和阻止汉人移民。

    又在外蒙古设立一个“办事大臣”,作为皇帝的代表,以所辖军队维持外蒙古的治安兼军事控制职能。

    与内蒙古相比,外蒙享有更大的自治权力,普通蒙古人不隶属于办事大臣,只听从原来的部落首领,外蒙实际上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这为后来外蒙脱离中国而独立有重大的关系。

    最有趣的是康熙对蒙古采怀柔政策:将西藏的黄教、内地的关帝君引入蒙古地区。这蒙古人倒也纯真可爱,很快便接受了黄教,贵族也开始将关帝君作为守护神。康熙还帮助他们大量建造庙宇,马上民族由此喜欢上了信佛念经的生活。

    黄教的引入和发展,逐渐消除了成吉思汗后裔的强悍性格与强烈的征服欲。内蒙古境内到二十世纪初时,约有寺庙千座,约30—36%的男子出家成为僧侣;外蒙有寺庙750余处,1918年时约45%的男子出家成为僧侣。

    康熙之雄才大略,几人可比?呵呵。

    (二)新疆问题

    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曾经是中国的旧地,公元前二世纪的张骞、公元一世纪的班超都在这里驻行过,公元七世纪唐朝军队再次进驻,这里重新成为中国疆土,但后来为吐藩国盘踞。

    满清初期,天山山脉将天山南北的两个地区区隔,南部是以农为主的东突厥斯坦,北部草原是以游牧为主的准噶尔。

    东突厥斯坦分为维吾尔斯坦和塔里木盆地的六城两部分。原信奉佛教,史称回纥人,西汉时为中国属国之地。后因丝绸之路东西贸易繁盛,遂成阿拉伯人、欧洲人、印度人、哈萨克斯坦人及乌兹别克人汇聚之地,其中阿拉伯人、哈萨克斯坦人、乌兹别克人多与回纥人通婚,在唐朝之后中国忙于中原纷争时期,受阿拉伯人的影响,大多改信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

    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统治,在伊犁设置伊犁将军,统领新疆的军队和行政事务,并在乌鲁木齐设置都统协助伊犁将军。另设置参赞大臣(地方行政大臣)负责新固勒扎(伊犁以西)、新疆北部、喀什噶尔的事务。

    与蒙古一样,设置都统(将军)的新疆地区直接治理,其王公贵族享有蒙古族贵族与旗人贵族同样的待遇。而设置参赞大臣的地区,以部族自治为主,参赞大臣只是统治的代表,加上北部准噶尔部常常叛乱(乾隆曾三次平叛准噶尔),形成了新疆南北不相同的问题。

    (三)西藏问题

    清初,表示喇嘛教领地臣属清政府的**、班禅加封仪式,达到了各取所需的目的。

    但是准噶尔企图干预这个由加封而取得统治合法性的内部事务时,清政府不得不派出远征军对已经攻入拉萨的准噶尔进行征讨。

    将准噶尔赶走后,清政府在**及班禅联合统理的藏(后藏)、卫(前藏)、喀木(康藏)、青海等四个地方,撤销所有国王、可汗的称号,并将藏、卫统称为西藏,使康藏隶属于四川,青海之藏保持独立自治。

    清政府在拉萨设置西藏办事大臣,与外蒙的办事大臣一样,作为皇帝的代表,行使治权及军事控制职能,但不直接干预**及班禅对前藏与后藏的治理,使西藏社会保持着相对独立的自治状态,一直到清朝被共和革命所推翻。

    青海藏民曾于公元1723年联合准噶尔企图摆脱清政府,遂遭到年羹尧与岳钟琪的坚决镇压,此后清政府置西宁将军统领青海事务。

    (四)结论

    在内蒙、青海、伊犁设置将军的地区,由清政府实施实质性管理。而设置办事大臣的外蒙和西藏,基本上与清政府保持着臣属关系,这种臣属关系介于实质治理与藩属关系之间。

    在满清的认识里,与外蒙与西藏保持臣属关系是较省事的办法,实际上能从这些地方收取的赋税远远没有维持实质性治理所要支出的为多(傻乎乎的精明!),只要臣属关系能确认满清的管辖权从而显示其功绩外,这种办事大臣的管制方式可能为后世留下的问题,在康乾时代是没有办法预料的。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