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1421:45:48

    【史外肆言】这个九州五服制的奥妙在于,在实际治理的大禹九州之外,中国的君王们按照大一统理想,希望将文教武卫,扩展至要服之外(方5000里之外)。要服之外乃未开化地区。

    2011-03-1421:54:45

    (续上)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称中国(王畿及诸夏地区)为华夏,称边疆各族为远人,称包括华夏及边疆各族在内的四海为天下,周武王称自己为天子,对远人实行与王畿及诸夏地区不同的政策。

    这一差等政策的实质还是大禹的九州五服制度,只不过周代所统治的地域更为广大,禹制五服的方5000里已经不能尽括,因而五服被改造成九服,且将原来大禹的都邑扩大成为“王畿”,即君王直辖地,大小方千里(25万平方公里)。

    王畿之外每远离王畿500里为一服,依次为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和藩服,构成方九千里的王国,九州概念已经不能函括,便用四海之内来函括。

    九州九服之内为教化之地,九服之外、四海之内为教化影响之域,而四海之外,按照当时人的地理知识,大概就是所谓的天下了。当王道教化能遍及天下时,大一统理想就实现了。

    2011-03-1422:13:16

    作者:恋武水河回复日期:2011-03-1421:57:33

    -------------

    欢迎恋武水河兄!请多多指教。

    2011-03-1422:15:55

    西周的九服制与大禹九州五服制之比较

    ——方5000里的文教武卫之地,及方9000里的四海之内。

    2011-03-1422:21:46

    【史外肆言】大禹时代的九州五服制和西周的九服制,均是公元前11世纪之前确立的国家治理制度。这种博大和九州-四海-天下观念,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至今都无人可以超越。老美的那点狭隘的自由民主主义,与此相比,简直是小儿科。呵呵

    2011-03-1422:26:52

    (续上)

    九服既定,天下之结构便由九州与四海关系构成,九州中国与天下四海的相抱容,则代表了中国先贤天下大同理想的情怀。此即中国的大一统国家理想。

    前述九州、五服、九服、四海、天下诸观念,奠定了中国王制国体的大一统格局。

    这一格局在《周礼》中,已经具体应用到方九里的王城设计上了。如果将此与井田制之田分九方、中为公田相联系,便不难看出,天下之中居王畿,王畿之中居王宫的国体格局了,而井田制之公田的设置,也出于同样的观念。

    可以说,中国的大一统国家理想,自黄帝统一华夏两族开始,就进入了伟大的历史实践,经帝舜及大禹共同制定九州五服制度开始,有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又经夏商周三代发展,到了西周之初时,已经成为完全成熟的国体了。

    下图为九州建制、王城建制、井田制的制度关系图。——多么了不起的设计!!!

    2011-03-1422:52:37

    【补充】大禹九州解说(忍不住,一吐为快):

    黄河“九字”之曲处,为古河套之地,“九字”之“竖横折”构成的地域以北,为冀州;

    黄河之南底部与长江对应处大约为两条近似平行线,距离约1000里,江河之间为豫州;

    豫州以南(对应长江以南)为扬州;

    黄河“九”字之“竖”以西至今张掖(流少之地),约1000里之遥,张掖以南近1000里为四川梁山,梁山以北之地,为雍州;

    梁山以南至长江(近1000里)为梁州;

    梁州以东长江以南为荆州;

    扬州之东长江与淮河之间(近1000里)为徐州;

    淮河与济水之间且东至大海(1000里之遥)为青州;

    济水与黄河(古河道)之间且以东至大海(千里之遥)为兖州。

    大禹治水之黄河、长江、淮河、济水称为四渎。这河道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在大禹时代,是如何度量明白呢?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人的恢弘和智慧。

    2011-03-1508:51:53

    作者:早晚听海回复日期:2011-03-1500:41:46

    好帖!——

    谢听海君!还有洋奴兄、水河兄。

    2011-03-1514:59:59

    3、法天则地:以祭天典礼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毫无疑问,昊天上帝居于天的中央,这属于智力正常者的理解,实在无法想象智力正常者会有天上之帝应该躲在某个角落的想法。

    对先民来说,以此理解为基础所构建的天下秩序,自然将人间之王也放在地上的中心位置,故而九州之中,王畿之地豫州居中,王城之中王公居中,井田制下中为公田。

    这种思想被称作法天则地,即师法于天,效则于地,亦即李耳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矣。

    由于人出于自然且师法于自然,人的德性便和天之秉性联系在一起。“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其人其国有德便能得到上天的垂顾,成为受命之人、受命之国,因而获得治人治世的资格。

    尧禅让于舜,是因舜孝而能为有德之人。成汤之德及于禽兽,方可兴师率诸侯伐夏桀。殷帝纣残义损善无德,周顺势起而伐纣灭商。

    所以《周易.系辞》才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为王,需具备“德”所彰显的情操与品性,如敬天、明德、教民、慎罚等,并应以天地大道来治理天下。

    就君王之德来说,重要的是顺天应民,上顺天道,下应民心,“以百姓之心为心”(《道德经》四十九章》),如君王不能做到顺天应民,便会因失道而后失德,导致天怒人怨,如桀如纣,则按道之法则,有德之人必取而代之。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