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1714:15:06

    作者:洋奴都应绝后回复日期:2011-03-1713:56:21

    我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法家为骨架组织政府、民主为本质保障民众的利益、儒学为灵魂凝聚民众思想、用法家来促进科研与军事、用法家来鼓励生产并抑制大资本控制操纵社会;新法家、新儒学、中式民主三者不可偏废,要合理的确定每一项的界限,不可过激;新儒学绝不仅仅是用于修身养性,它是社会中所有人灵魂,体现了人的思想——

    可能需要努力去寻找将儒法欧三者统为一体的那个东西。

    2011-03-1714:24:56

    作者:洋奴都应绝后回复日期:2011-03-1714:12:11

    伊斯兰教文明的五个同心圆中,最核心的第1、2层很有竞争力,……穆斯林在中国历经1300年而不被同化,欧洲何德很能能够同化?

    但这些变化严重地伤害了欧洲文明的第1、2层;因此,美国人口、种族结构的日趋混乱;欧洲的日益绿化;可能是世界各大文明实力对比的重大转机,这个也许会发生的转变是由于欧洲文明第1、2层的内在缺陷造成的;这也是华夏文明复兴的希望所在!但前提是废除计划生育,复兴华夏文明!

    --------

    变化的或许已经变化,那些能够留存的会永远留存,这决定了很多东西需要时间来做出选择。欧美的走向,或许不因人种杂合而改变,但的确会由于相对力量的变化而逐渐安于本土。阿拉伯世界的主要问题,是团结问题——但教派之争久矣,目前还看不出有希望走出教派之争的泥淖。

    窃以为,中国文明的未来,不在于将古昔思想拿来作为今天的衣钵,而是要因应世界变局,而以新思想引领世界——这必须突破东亚平原,而求诸于世界。当然,新思想之根,必须根植于历史和古昔文明。

    2011-03-1714:27:47

    作者:早晚听海回复日期:2011-03-1714:21:42

    楼主真勤奋,学习!

    --------------

    听海兄,不勤奋种不好庄稼啊。——我父亲常罗嗦的。

    2011-03-1717:01:33

    1、秦始皇的集权政制及特点

    周代自前781年东迁洛阳后,历史进入长达4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僭主纷争,兵家崛起,变法与复古相争,知书识礼之人,也越来越受到僭主们的重视。

    主要原因是,稍有想法的僭主,都希望利用兵家或文士帮助自己进行变法和强大国家。

    魏国李悝变法(变法时间约在前403-前395年间),楚国吴起变法(前382年),齐国邹忌变法(前357年)等,秦国公孙鞅(商鞅)变法等。

    秦国的变法,使秦国由西部边陲小国一跃而为强大的王国,但公孙鞅与后世主张变法、有功于国家的变法者一样,总是落下个悲惨的命运——他被车裂而死(前338年),比射杀的吴起还要悲惨。

    广泛变法的结果是,各种有利于富国强兵的思想观念、治国策略、农商政策、法刑之规、军事之策、知识、方法、技术等被积极地推广;而五帝三代建立的王制国体却被变得面目全非,不仅九州五服制度、礼乐制度、封爵制度、井田制等王制基础制度被废弃,王道思想中最根本的法天则地、天下为公思想荡然不存。

    经过变法和激烈的战争,诸侯国越来越少,胜出者所占有的地盘越来越大。最后,经过合纵连横、远交近攻、阴谋与阳谋结合,封国之中只剩下齐国、魏国、韩国、赵国、秦国、楚国七国了。

    而周王朝的国君赧王姬延,也在前256年被秦国攻打韩、赵两国途径洛阳时,顺便捉住废为平民,结束了自己尴尬的存在,大禹所铸、象征九州也象征王权的九鼎,被秦国得到了八个(其一入泗水)。

    得益于商鞅变法的秦国,是所有推行变法的诸侯国中改变王制制度最彻底的国家,因而它能容忍各方有才能的人来为自己效力而不管他出身如何。

    前247年,13岁的嬴政继位秦国国王。嬴政之赢姓父亲(赢异人)的好友、嬴政妈妈的前丈夫吕不韦因而摄政。

    秦国经吕不韦10年专权、李斯16年施法,国富兵强,先后灭掉了韩(前230年)、魏(前225年)、楚(前223年)、燕(前222年)、赵(前222年)、齐(前221年)六国。

    2011-03-1717:04:13

    (续上)

    六国即灭,天下归秦。39岁的嬴政认为,自己兴兵诛乱,功绩卓越足以传世,应改帝号以彰其功德。所以就命令臣工们商议如何改制称号。

    丞相王绾、御史冯劫、廷尉李斯三人论证说:

    “昔者五帝地方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评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禁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史记.秦始皇本纪》)

    泰皇,即上古三皇中的人皇,秦人称为泰皇。估计嬴政认为自己德配天地,功过五帝,地广三皇,不仅仅是人皇这个五行之中的皇帝,因此便对大臣们说: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史记.秦始皇本纪》)

    于是,嬴政就在要发布的改王为皇的公告(制)上写了个“可”字,并尊父亲庄襄王(赢异人)为太上皇。这份标志着中国由王制而帝制的公告如下: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为,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个公告,是对周代在国君死后加封谥号做法的否定,当然也是对周代制度的否定。

    因为,在君王死后根据他的生前行为好坏定其谥号,比如周代姬胡暴虐侈傲、宠信佞臣,死后谥号为“厉”,称周厉王,戏点烽火台的周幽王当然是个糊涂蛋(黑暗不明),故而谥号为“幽”等等,摆明着需要在君王死后,要儿子来议论父亲,臣工们议论君王,似乎不太妥当,有违礼教传世的原则。

    实际上,嬴政去谥,改为以数字来称国君,很可能看重的是“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好意头,当然谁都希望自己的天下能够万世永继——这种思想在今天的世界里也还大有市场。

    前221年,秦王嬴政改称为始皇帝,中国的国体也由此进入2132年的帝制。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