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6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0215:32:13

    6、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孙文倡议军法、约法、宪法之治

    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湖南革命者、广东革命者与江浙革命者的合作,并将以年轻人为主要力量的其他地区的革命者集结在孙文的旗下。

    那些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海外华人、半西化的中国年轻基督徒与教会学校的激进学生、具有反清传统的秘密会社成员、反对满清和帝国主义的留学生、受经世之学影响赞同民权共和的独立学者、支持革命者的新军中的少数官兵等各类人,暂时被集结到以孙文为领袖的同盟会。

    这些人是他们所在的社会群体的激进思想的代表者。但他们所代表的只是他们个人,而不是那些社会群体的利益。

    这或许是中国革命与世界文明欧洲化进程中其他革命所不同的地方。

    中国的革命者,将他们对于社会应该通过革命来实现根本改变的理想,寄托于连他们都难以理解清楚的西方共和政体上,认为这个政体要比满清朝廷所代表的中国帝制,更适合中国人的未来需要。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推翻满清对中国的统治,就是同盟会这一松散组织的革命任务。

    而对于推翻满清后,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共和国才是合适的,没有哪个革命者能够给出清晰的答案。

    2011-04-0215:37:38

    (续上)

    孙文企图回答这个问题,以便为革命者找到可以协调一致的思想或理论。

    因为1905年前后,在中国本土及海外华人中,康有为的君主立宪主张仍然有众多的支持者,包括传统的士大夫、正统的绅商、乡间士绅与东南亚华侨,甚至普通民众都并不认为没有皇帝的日子是自己需要的【14】。

    而梁启超以他的新民思想和绮丽文风,吸引着大批年轻人成为其思想的追随者。

    尽管梁启超对革命持赞同态度,但他认为,与革命比起来,旨在改善国民素质的新民教育,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因此开始对来势汹汹的革命和共和政体诉求进行贬斥。

    梁启超的立场壮大了康有为的力量,革命者因此与梁启超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相比起来,革命者除了推翻满清的目标和激情的革命口号外,还缺少像康、梁那种包含中国传统支持的系统化的学说,为革命运动提供合理化的思想支持。

    孙文的方法,是将西方的民权思想、革命党人推翻满清的民族主义、太平天国的也是中国传统的平均地权思想结合,形成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将美国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度,加上中国传统的考试和纠察(后改为监察)之权,合为五权,作为共和国宪法的政治框架【15】。

    而在1906年发布的《军政府宣言》中,孙文等还将同盟会倡导的国民革命的性质,及其与太平天国的不同做了具体的阐述,并提出了四纲三期的由军政经约法而宪政的革命方略。

    【14】康有为因此被革命者视为保皇党领袖,他的这一“身份”一直作为后世革命者对他的最终评价。

    【15】孙文: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参见:翦伯赞等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