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0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2314:57:47

    (续上)

    用费正清的意见来解释一些复杂问题时,尽管可以很好地将中国人面临的艰难选择,做简单而又合理的处理,但这一意见的假定前提,是中国社会存在着一种惰性的力量,言下之意是说,中国倾向于固守自身的传统而消极地对待西方化,只有外部压力较大时,才被迫做出临时的应对。

    这样的理解显然不如徐中约积极,但未必不是一个中肯的意见。

    至于这种略带消极的态度,与近代中国人前赴后继企图抵抗西方影响的努力之间的关系,便很难做出判断了。

    看来,即使是如徐中约和费正清这样严谨的学者,在关于中国近代历史评价问题上,也有力所不逮的地方。

    2011-03-2315:04:30

    2、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对中国帝制国体的认识

    如果对比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和西方入侵后中国人对自己的看法,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它反映的是因文化和观念的不同,而产生的观察差异,尤其是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人对中国的理解,代表着启蒙时代欧洲人寻求突破自身局限的积极立场。

    伏尔泰曾经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因此,他认为,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伏尔泰甚至感慨,在欧洲各国还是森林中的野人的时候,中国人已经能够用完善而明智的制度治理国家,他深以不能生活在中国那样的国度为憾。

    相对来说,孟德斯鸠则是从制度而不是思想文化角度,来认识和评价中国的帝制政体:

    “中国的立法者们……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义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所谓礼教。中国统治者就是因为严格遵守这种礼教而获得了成功。……那些不以礼而以刑治国的君主们,就是想要借助刑罚去完成刑罚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即树立道德。一个公民,因为丧失了道德的观念,以致违反法律,刑罚可以把他从社会里清除出去。但是,如果所有人都丧失了道德观念的话,刑罚能把道德重新树立起来么?刑罚可以防止一般邪恶的许多后果,但刑罚不能铲除邪恶本身。因此,当中国政体的原则被抛弃,道德沦丧了的时候,国家便将陷于无政府状态,革命便将到来。

    “因此,中国并不因为被征服而丧失它的法律。在那里,习惯、风俗、法律和宗教就是一个东西。人们不能够一下子把这些东西都给改变了。改变是必然的,不是征服者改变,就是被征服者改变。不过,在中国,改变的一向是征服者。”【4】

    【4】[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2005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