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9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2314:54:09

    第四章国体转型尝试与未完成的君主立宪

    一、对国体转型的不同理解

    1、费正清及徐中约的理解

    要正确理解20世纪初中国帝制在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下走向崩溃的现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学界对此有一些基本的结论,但各种结论至今都仍然如迷幻般笼罩着那段历史。

    考虑到1840年之后中国社会与外部交往和内部变化之激烈,造成的各种光怪陆离的景象,徐中约先生的意见自有见地:

    “近代中国展示了一幅如此光怪陆离的纷繁景象,以致我觉得:诸如外来帝国主义、西方影响或资本主义及封建剥削等局限性的理论,都无法对之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变化的动态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1】

    徐中约的这个意见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先生的意见基本一致。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认为:“决定中国如何回应西方的因素并非外来,而是产生于中国社会的内部。由于中国社会存在着惰性力量,故西化进程只停留在表面,当外界压力增大时中国便暂时做出应对,危险过去后则依然故我。”

    【2】

    【1】徐中约著,计秋枫等译,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2】费正清著,张沛等译,中国:传统与变迁,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

    2011-03-2314:55:38

    (续上)

    我们之所以倾向于认同两位先生的意见,是因为从中国社会内部而不是外部来看待近代历史变局,才能够找到导致帝制瓦解和共和运动兴起的前后一致的原因。

    而且,帝制的瓦解并不全然是西方入侵的结果,西方入侵只是这一漫长瓦解过程的一个刺激性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共和运动的兴起也同样不全然遵照着西方共和政制的内在逻辑,而是更多地取决于中国人如何来理解和接受共和主义及其思想。

    而能表明我们意见的至关重要的那个因素,依然是中国的宇宙观及其思维方式。

    在徐中约的意见中,提出了中国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以便使儒家普世帝国能在近代民族国家的国际秩序中获得一个正当的席位。这实际上是就世界文明的欧洲化运动而言的,因为近代民族国家是欧洲文明内部演进和欧洲殖民扩张的产物,且以民族国家为特征的近代世界秩序的主导者,正是入侵东亚平原的欧洲日尔曼人。

    从这一意义来看,即使徐中约的意见,也并不能解释所有发生在中国的现象,如文化大革命中无政府主义的极度泛滥,就是一种偏离正常轨道的政治运动,它与中国传统并无太大关系,也不是西方文明的主流传统,但它的确在运动过程中取得了革命的合法性。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