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2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2315:12:14

    (续上)

    到戊戍变法之前,一如郑观应所言,“六十年来,万国通商,中外汲汲然言维新,言守旧,言洋务,言海防,或是古而非今,或逐末而忘本,求其洞见本源,深明大略者,有几人哉?”(郑观应《盛世危言》)

    对此,洋务运动者秉承魏源提出的“以夷制夷”原则求船坚炮利,郑观应等人亦按此原则,提出“西人以商为战,……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郑观应《盛世危言》)的策略。

    而康有为的主张是改制变法,在改制变法于1898年不幸夭折后,对此反思最深的应是梁启超了。

    他提出了新民说和少年中国论。尽管严复等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作为呼应,但求新民非一时一日之功。

    这使得更为激烈的革命方式成为一种选择。

    2011-03-2315:13:59

    (续上)

    然而,不论何种策略,无不包含着一个预设的认识前提,即老旧中国以农为本的国策、以道德教化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原则、以宗族共同体及天人合一理念为基础的国体、以文官主治的官僚体系等“成法”及“古方”,被认为难以应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需要改制和变法。

    由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方针开启的洋务自强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的工商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以求富国强兵,但其成果和希望被甲午战争惨败所击碎。

    这引发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将自强运动导向“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的国体改制上来。

    但匆匆百日维新变法,尚未触及国体基本制度,便告终止,如何改制和变法再次成为一个难解的课题。

    而1901-1911年间推行的新政,则是一种迟到的社会变法试验。

    2011-03-2315:17:01

    二、士子群体关于君主立宪和宪政共和的论战

    1、康有为的君主立宪思想及论战背景

    戊戍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

    康有为因对光绪怀有赞赏和愧疚之心,遂组织保皇会,在海外策动勤王运动,意欲用武力光复光绪的君权,并除掉慈禧太后,因而康有为被称为保皇派,并获得“康圣人“的称号。

    在康有为的努力下,日本、加拿大、美国各地大城市均设立了保皇会的支会,日本横滨的支部由梁启超负责。

    一时之间,保皇运动比孙文的革命运动更受海外华埠人士欢迎。保皇会还通过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既反对国内的保守派,也反对海外的革命派。

    康有为真的要保满清皇室吗?

    对康有为思想做过深入研究的萧公权认为,康有为的保皇立场,是要推翻阻碍变法的慈禧太后及其支持着,以便让光绪重握政权,重启维新变法。

    这是康有为保皇的重点。他在1900年义和团反帝运动中写过一篇《勤王乱匪辨》,说,除非不道德的慈禧被迫退位,无事可成。

    而在《拳匪之乱为复圣主而存中国说》一文中,他认为义和团起义和外**队破坏北京,可能对中国有利:“旧堂必尽歼,而圣上必无恙,盖天特以启中国维新之基,而为圣主复辟之地者也。”【6】

    言下之意,外**队有可能除去宣战的慈禧而不会对光绪下手。

    【6】萧公权著,汪荣祖译,近代中国与新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