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8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3110:37:31

    (续上)

    如果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就不难明白费正清所说的维新派、反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确在1900-1913年间共存于一个世界里,且1998年前维新派(洋务运动)和反维新派(恪守祖宗之法)之间的争执,恰恰如同1900年后维新派(君主立宪)和革命派(共和革命)之间的争执,都是水火不容且没有谁可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当然,也没有谁可以证明对方是不正确的。

    同样的分歧在1913年后,也依然存在。

    当改良主义已经退出政治视野后,革命者之间又产生了左派和右派之间的纷争,且更加水火不容。

    当革命左派成功地在大陆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后,这一魔咒般的纷争并没有停息下来,非但未停下来,甚至以更加激进的方式,将1915-1919年间的文化革命,换个舞台背景又革命了一番。

    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内在逻辑。只要这个逻辑仍然存在,社会就难得安静,革命也意味着还没有完成。

    因此,辛亥革命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社会革命的第一幕大戏。

    当然,这幕大戏是以帝制被推翻开始的,并以建立共和国体为主旋律,而各类角色,生旦净丑,次第登场。

    首先登场的是袍带小生孙文。

    2011-03-3110:45:19

    【史外肆言】孙文终其一生,很少以“中山”之名自称。故而,我们在叙述中采用其真姓名孙文,而不用“孙中山”。“中山”一词,是孙文第一次起义失败逃亡日本时,所用的日本化名“中山樵”的章炳麟简称。同样,在叙述其他历史人物时,也以采用真姓名未原则。当然,也会根据前后文关系或时人的习惯,间或采用人物之字、号一类的称呼。

    2011-03-3110:55:53

    二、孙文和革命者联盟的形成

    1、1894年:孙文创立兴中会及提出“合众政府”概念

    尽管孙文是第一位职业革命家,但他并不是唯一具有革命思想的人。

    孙文的主要才能和作用,是将各种革命力量撮合在一起。

    而这些革命性力量,在孙文还年轻的时候(1894年以前),就已经分散在中国的各个阶层和这些阶层活动所达的广泛地区:中国本土、东南亚、美洲、日本和欧洲。

    中国传统的敌对势力,总是来自于西北部的游牧民族或出现伊斯兰教信仰后的新疆地区。

    而鸦片战争后,给中国造成外部压力的方向转向了西南的广阔海洋。

    这一改变,是中国无法适应和处理列强入侵造成的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伴随着将注意力转向海洋这一改变的,是东南沿海主要是广东、福建沿海的人民,开始了向海外发展的历史。

    到19世纪末时,东南亚各地的华侨至少达到500万人的规模,而被外国代理人和航运公司用欺骗、暴力手段,贩卖或以契约输出到北美、南美、东南亚、南非欧洲殖民地的华人劳工超过200万人【1】。

    这一时期的东南亚华人,建立了自己的商会、学校和秘密会社。

    而在美洲的劳工华人,则在旧金山、温哥华、古巴等地建立了华人的社区(唐人街)。

    由于常常受到侨居国的歧视政策之害,而又不能得到本国政府的援助,华侨中的民族主义和反满情绪是显而易见的,革命者很容易获得华侨在道义和经济上的支持。

    因此,孙文能轻易地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之间穿梭,以寻求华人对革命的支持,而革命早期那些失败的起义,所需要的经费,也主要由华侨和华侨社团提供。

    【1】[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据该书引用的数字,1876年时,侨居海外的中国人约200-300万人;1908年时,约800-900万人,大部分侨居在东南亚。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