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7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3110:31:11

    第五章辛亥革命与帝制倾覆

    一、中国革命的内在逻辑

    在中国近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可称作革命的历史事件,实际并不多。

    黄帝统一游牧和农耕的炎黄两部落并确立了农耕社会形态,算是一次革命。

    尧禅让君位于舜,并由舜(禹)定九州、行九卿体制,建立王制国体,也算一次。

    西周的分封制度和礼乐秩序的建立,使王制国体走向完善,可看作是第三次社会革命,这次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催生了春秋战国的伟大思想创造。

    而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革命,是由秦穆公及其秦始皇完成的,其中皇权继承制度、反封建的郡县制、九卿六部制、刑讼制度、文字制度、度量衡制度等,奠定了中华民族约2132年大一统历史的帝制制度基础。

    此后的改朝换代、皇权兴衰,尽管充满着悲欢离合、战争和动乱,但旧朝代的覆亡和新朝代的兴起,都不具有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2011-03-3110:33:57

    (续上)

    那么,发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能不能称作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呢?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三民主义者,都认为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并将自己所信奉和实践的社会变革运动,看作是辛亥革命精神的继承者。

    这两方的认识,看起来是没有异议的,因为他们的确相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创建的政权的合法性,就来自于辛亥革命所倡导的革命精神和社会变革原则。

    但最近的一些学者,却对革命者的信念提出了挑战。

    因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性看起来并没有那样重要。除了推翻满清帝制、以共和名义公布了一个临时约法、任命了一个总统、剪掉辫子、解除妇女缠足外,在截至袁世凯复辟之前的那段“共和”政治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并“没有实现什么社会改革,所以这次革命是一场‘假革命’”,或者只是又一次“改朝换代式的革命”【1】。

    【1】[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2011-03-3110:35:56

    (续上)

    对此比较关注的费正清等人,则倾向于认为:“辛亥革命是比通常所认为的更大的一个非常事件,但它的实际成就比通常认为的要小。”

    因为辛亥革命应该被看作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1900-1913年阶段(第一阶段),而不是发生在1911-1912年短短几个月的一个革命**件。费正清们对此分析道:

    “中国社会在1900-1913年时期已经分裂,并且开始沿着新路线重新组合起来。1911年不像是某些旧说法所认为的那样是现代民主运动史上的主要转折点,它是中国将近二十年大动荡的定点;这二十年中国发生的变化比以往许多世纪的任何二十年都要急剧。可是,这种变化的发展很不平衡,其部分原因是因为革命者只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到1913年之间许多活动力量中的一股力量。革命运动促使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维修派和反维新派绅士之间早已存在的比较温和的分裂变成势不两立的鸿沟,结果使前者(按:维新派)发现自己与革命派之间的共同点多于同反维新的绅士之间的共同点。……新的鸿沟分裂了主要已经西洋化的都市中国和传统的大部分农村中国,并且它促进了开始超越旧有亲属、阶级和乡土纽带的新结合和新结盟;商会和政党就是这种组合的例子。这些革命运动形成的分裂、组合、利害关系和思想感情,又形成了中国以后几十年的生活。”【2】

    【2】[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