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8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0522:30:36

    (续上)

    振武学社于1910年成立后,便以新军为主发展成员,很快就达到了240人。但在年底被侦破。

    此后湖南人蒋翎武(1885-1913年),重组振武学社为文学社,以新军士兵和士官为对象招募成员,且以反满革命为主题将成员凝聚在一起。

    到1911年初的时候,除共进会和文学社之外,湖北军队内还有约26个较小规模的革命性质团体,将在这些团体团结在一起,就成孙武和蒋翎武的共同课题了。

    经多次联合会谈,于1911年9月14日,达成革命团体的军事和文事联合组织。

    2011-04-0610:19:16

    (续上)

    以湖北新军为主的革命组织,与同盟会保持着联系,但不是同盟会的分支机构,因此并不属于同盟会领导。

    随着组织的发展,武装起义的计划也在推进。共进会与文学社实现联合之后,便派出代表赴上海邀请黄兴或宋教仁来担任拟议中的起义总指挥。

    这显示了孙武和蒋翎武对反满革命的真诚和无私。

    但宋教仁及中部同盟会对湖北的计划并不热情,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因此,“宋教仁搁置了湖北代表关于支持武器和经费的要求”,表示“至少在起义初步成功之前,他没有兴趣到湖北去。”【4】

    而黄兴在接到湖北方面的报告后,认为任何起义必须推迟到11月,以等待他做好各省的准备工作。

    但这一意见没有为湖北代表所接受,因为他们已经计划在这年的中秋节(10月6日)起义。

    【4】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从黄兴、宋教仁对湖北新军起义的态度可看出,武昌辛亥起义,不是同盟盟会组织和实施的起义。

    2011-04-0610:24:22

    2、新军及湖北新军中的革命者

    前已介绍,1911年时,中**队实际有约60万战斗人员。其中有17.5万装备现代化的新军,17.5万由各省建立的半现代化的地方新军。此时,中**官总数约7万人,高级将领占10%,其中有约800人在日本学习过。军官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比老式军队都有大幅度提高,也较“以文领兵”时代军官的战斗素养大为提高。

    新军按照清政府的军队改造计划被分成36个镇(师),实际1911年时只部署了26个镇。

    其中由李鸿章-袁世凯掌控的北洋军集团(6个镇)和张之洞创建的湖北-江南新军系列,是战斗力和素养较高的两个军事系列。

    由于袁世凯善于结党营私,用小恩小惠扶植党羽,始终保持着对北洋军的控制。

    袁在1898年曾经出卖过推行维新变法的光绪,使北洋军的军官在接受新思想方面弱一些。再北洋新军中,也有一些政治小组存在,如冯玉祥(1882-1948年)曾参加过一个小组的活动,武昌起义后,曾以管带之职(营长)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递解保定。

    或许北洋军受《辛丑条约》规定,不得驻扎在天津,而只能驻扎在保定等较封闭的二级城市和小城镇,也是影响北洋军军官接受新思想较少的一个因素。

    湖北-江南新军系列,分散在南方各省,张之洞1909年去世后,彼此拥兵自立。

    得益于张之洞重视军事教育,相较于北洋军技术教育素质要好,军官都是武备学堂的学生,士兵也大多有一定的文化。

    重要的是,一批曾经派遣留学日本的士官,大多出身书香门第,彼此之间的联系较紧密,也在留学期间接受过新思想,不少人与同盟会成员有着一定的接触,甚至本身就曾经是同盟会成员。

    武昌起义的成功与这些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周锡瑞考证,1905年在湖北黄陂应募入伍的96人中,有36人是廪生或秀才;另外还有一份40名参加新军的秀才名单,他们后来都成了革命者【5】。

    【5】周锡瑞著,杨慎之译,改良与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在叙述武昌起义过程中,我们将革命党人与革命者做了语义上的区分。那些同盟会成员且仍奉孙文为领袖的人以“革命党人”称之,具有反满意识并不再听从于同盟会的人被称为“革命者”。可以发现,武昌起义的主要成员此时应被称为革命者。而在当时的社会上,普遍将从事反满秘密活动的人,均统称为“革命党”。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