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0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0610:49:01

    【史外肆言】在辛亥起义100周年之际,来介绍这段往事,必须本着客观的立场。革命不是一人之功,也不是一事之功。湖北新军革命者,与同盟会革命党人之间的关系,是向来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对湖北新军中革命者的敬重,不能否定孙文同盟会对辛亥起义的重要影响;但将辛亥一役完全归功于同盟会,对孙武、蒋翎武、焦达峰、刘公等诸君也不公平。

    2011-04-0610:51:45

    3、武昌起义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1)两湖地区的社会与思想状况

    不管武昌起义的发动者与同盟会的关系如何,都不能否认,就起义的准备和最终起义成功来说,甚至从起义的领导者在起义成功后受同盟会或国民政府排挤的情况来看,他们的政治基础根植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而不是对西方思想和共和政体的热衷。

    而且,他们的起义,也绝不是如表面现象看起来得那样仓促和突然。

    如果说能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策划出一场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影响的成功起义,是有些突然的话,那正说明他们所根由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与孙文及其同盟会自1900年以来的各类失败的国内反满起义相比,更接近于正确。

    如果与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新军起义相比,两者前后只差半年,而结果却天壤之别,就更说明这一点。

    而这个政治基础也并不是突然间出现的,它与两湖地区1908年后普遍的社会动荡有着重要的关系。

    2011-04-0610:54:14

    (续上)

    第一,湖南湖北两省的督抚,在1908年后,更换较为频繁,难以形成对社会强有力的管制。

    如湖南,自1903年开始,巡抚八易其人。尤其是1910年后,长沙抢民风潮导致巡抚岑春蓂调离,接任巡抚杨文鼎,因铁路国有计划和谘议局的羁绊,不得不辞官,而新巡抚也是最后一任巡抚余诚格,1911年9月10日到任,1个月后武昌起义爆发。

    而湖北情况也好不到哪去,1907年张之洞调任军机大臣后,总督多次替换,直到1910年4月,满洲人瑞瀓任总督后,才稳定下来。

    但此公颇有魄力,厉行新政,打击污吏,至1911年夏时,湖北81个知府、知县中,32人榜列开缺,一时大小官吏人心惶惶,官僚体系陷入混乱之中。

    两湖政事的这种情景,突显了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实际上削弱了皇权、加剧了地方的离心倾向,地方正在从各个方面挑战中央政府的管制能力。

    而这也恰恰是满清皇室在1898年后迟迟不愿意推行新政的主要原因。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