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8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0811:25:28

    (续上)

    这是一个以晚清立宪派人物为主的临时政府,坚定的革命党人只有孙文和黄兴两人。

    内务总长原拟由宋教仁出任。

    但宋主张按法国的内阁制建立新政府,这给人宋觊觎内阁总理一职的猜疑,因此在这样一个以美国政府体制为蓝本的政府中,就因各省代表对宋的反对,而临时取消了宋的内务总长职务,改任法制院院长。

    但宋教仁的责任内阁制理想,并没有被打消,他并因1913年再次为责任内阁而主张时,被袁世凯密谋杀害,遂引发二次革命,这是后话。

    2011-04-0811:31:26

    (续上)

    而一向革命的章炳麟,最初被孙文提名为教育总长。但各省代表讨论时未予同意。

    主要原因是,在新政府组成原则上,他与黄兴等人意见分歧巨大。

    黄兴希望扩大同盟会,以便将新政府置于同盟会组织基础上。

    而章炳麟则倾向于支持宋教仁的责任内阁意见,希望各方势力,共享政治权力,以实现共和制主义。

    问题是,在1906年,孙文、黄兴、章炳麟共议的《军政府宣言》提出过,革命成功后,为实施共和主义而需要一个军政、训政、宪政的分期方案。按这个分期方案,此时应实行军政,即军事专政,以便为最终实行宪政奠定政治基础。

    革命者围绕政府组织原则争执不下。

    章炳麟于1911年12月22日,就新政府组织原则,致电在武昌的谭人风等人,他说: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天下为公,乃克有济。今度来电,以革命党人召集革命党人,是欲以一党组织政府,若守此见,人心解体矣。诸君能战即战,不能战,弗以党见破坏大局。”【5】

    【5】转引自:朱宗震著,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山西出版集团,2008年。

    2011-04-0811:34:13

    (续上)

    张骞支持章炳麟的主张,因此,要求黄兴消去同盟会党名。

    这当然不会为黄兴所接受。

    而章炳麟自从1909年因《民报》复刊和筹款等,与孙文发生尖锐冲突后,既与同盟会分手,并于1910与陶成章等,在东京重组光复会(章任会长,陶任副会长),摆明了不再支持同盟会。

    孙文到达上海后,即获悉章炳麟的主张,对章炳麟的“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深感惊讶和不满,遂于1911年12月30日召开同盟会本部临时会议,发布了《中国同盟会意见书》批驳章炳麟的观点。

    该意见书认为,同盟会的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责任非解决了民族主义后即结束,必须完全贯彻三大主义,才能算完成了革命。

    意见书并批评章炳麟的主张,是儒生迂腐之言,并责备他不该违背同盟会的誓言。【6】

    【6】朱宗震著,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山西出版集团,2008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