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6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1422:29:03

    (续上)

    尽管民国初期共和国的政治走向,的确如梁启超所研判,但不能就此认为梁启超致信袁世凯,是为了策划对付反袁的革命党人,而让共和制徒有虚名。

    梁启超自始自终是个共和主义者,他只是基于民权基础短时间难具的认识,而倾向于开明**罢了,且这个开明**仍然是共和政体,就像君主宪政也是共和政体一样。

    如果就袁世凯称帝时期,梁启超毫不犹豫地策划了讨袁战争来看,梁启超还是以共和政体为政治信念的,只不过,在民国初期时,他像孙文和黄兴一样,多少对袁世凯寄予希望而已。可放下此议不表。

    2011-04-1422:29:51

    (续上)

    梁启超1898年去国,1912年10月,自日本归国时,在天津受到英雄般盛大欢迎。

    在汤化龙、孙洪伊组建民主党之前,以旧立宪派为主支持袁世凯的共和党已经成立,汤化龙希望梁启超能领导民主党,因而也采取与共和党政治协作的立场,以期营造联合“大党”的局面。

    所以,在截至1913年2月的国会选举中的政党竞争,便成为以梁启超等为主的旧立宪派,与宋教仁为主的新革命派(旧革命派已经分化)之间的对抗了。

    这是梁启超所不能预料的。

    孙文和黄兴分别为旧革命派中的激进和稳健代表,然政治上的不如意,使这两位革命的元老,暂时远离了政治纷争,而同盟会中的稳健派则在宋教仁的带领下成为新革命派,而且所拥有的政治能量超出了梁启超的预计。

    这使梁启超下决心以自己的影响力,来集合旧立宪派成为一个大党,民主党于是建立。

    结果在1913年2月举行的民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宋教仁的国民党取得了胜利,占据了参议院596席中的269席,众议院274席中的123席。

    这迫使梁启超领导的旧立宪派的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合并为进步党(1913年5月),支持袁世凯行开明**,以对抗国民党。

    2011-04-1422:40:41

    (续上)

    以梁启超为主导的进步党,与以宋教仁为主导的国民党两派之间的对抗,不仅是议会中的相互制肘,更重要的,是共和政体之社会基础的思想之争。

    共和党原本的政治纲领,即以全国统一、采用国家主义、以国家权力扶植国民进步为宗旨,常以国权党自居,合于进步党后,这种国家主义观念被进一步引申为用国家主义建设强善政府。

    而同盟会一直以孙文的民权、民族、民生主义为宗旨,因而主张以民权为基础发展地方自治,注重民生政策以培育国民民权素质,因此被称为民权政党。【10】

    国权党与民权党之间的思想分歧,既相若于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分歧,也相若于集权与民治之间的分歧。

    【10】参见: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2011-04-1422:41:29

    (续上)

    “中华民国”名称中“民国”之意蕴,采孙文所说,为“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11】。

    然而,民国初年的中国,不仅国家未能“为民而设”、“由民而治”,成为“民之国”,而且由于共和力量的分化,而使帝制瓦解后,中国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都成了意义不明确的问题。

    紧接着政党分化组合的,是1913年的议会选举。

    在选举之后,这一问题更被推向未知之境。

    【11】此语出自孙文为居正的题字,原文是“美语曰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据李敖考证,这是孙文早年就林肯名言“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所作的翻译,后被孙文译为“民有、民治、民享”。参见:李敖著,孙文研究,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