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4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1816:49:44

    作者:抱一而终回复

    公私如何取得平衡

    =====================

    就建国60年的社会政治变化来看,1949-1953年间,国家的经济政策,包含着个体经济(农民)、私人资本主义、公私合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因素经济(国营经济)等。经济形态中的“公”“私”为并存,且国家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954-1956年间,实施了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农村个体经济通过合作社的方式,转变为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后来进一步快速走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在1958年,又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将农村经济彻底社会主义化——以绝对平等主义为原则。

    城市经济,则是通过赎买政策,现将私人经济过渡到国家资本主义,再快速国度到社会主义,财产上贫富差别基本消失。公有制确立起来。

    改革开放30年,所进行的农村改革和全面的经济改革,说白了,是向1949-1953年间的经济形态回归,且还没有回归到位——政策上没有完全回归到共同纲领的经济原则,主要是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没有解决。

    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但站在非道德主义立场上来看,中国古代的天下为公理念,尽管在帝制时代的后期(宋以后),并没有完全成为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但作为思想,却是中国人所一直主张及坚守的。

    近代的西风东渐,将欧洲人尊重财产私权的原则引入到中国。但结果是,主张私权的国民党,被主张公权的**赶到了台湾。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企图恢复公权的一种努力,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东西方冷战的主要政治分歧,主要也是围绕着公权国与私权及其不同的政治理念上的分歧。

    改革开放后,我们逐渐承认了财产私权的社会价值,但同时,财产公权的社会价值并没有放弃,只是由于私权所提供的**的泛滥,是社会财富中的“公共”财产,不受约束地被私产化罢了。

    抱一而终兄所提出的那些假公济私的现象及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但我相信,“公”“私”平衡的世界,最终会赢得胜利。在一国来看,我们会将天下为公的思想原则,作为抑制私欲的道德原则,而使社会主义体制中的“国家资本主义”这个全民财产,作为全民的公共财产,同时承认和支持私人经济的发展。

    在世界范围来看,西方社会的私权至上原则,或许会逐渐修正出一些公的因素,至少,曾经跟随西方世界的广大民族国家,会逐渐认识到“公”“私”可以平衡的社会体系的价值,转而以公私平衡的原则,来解决各自的社会财富分配问题。最后是形成公私平衡、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既融合又平衡的世界文明形态。

    当然,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达成这个平衡,很难预计。乐观来看,约20-30年时间左右吧。至于中国内部目前的公私混乱,是过渡期内的典型现象,需要化大力气解决——要真正解决,还是要重新形成一种包容性的思想体系。需要注意的情况是,新思想的萌芽,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产生于民间而不是官方。

    我在1949年之后的那部分历史中,会详细地解析这些问题。

    2011-04-1817:25:21

    作者:十字桀回复

    楼主阅历、见识都很广泛,但徘徊在中国本位主义和西欧中心主义之间,无视了其他国家的存在。楼主也是从地理决定论、唯物主义出发的,得出的却是中国农业—绅士体系、西方军事—贵族体系的二元划分,已经是思维定势,根深蒂固。但问题不在于此,真正的问题在于,这套完全不能解释欧洲中世纪的落后,近代的复兴,更不能指出中国未来的道路。

    ============================

    我在回复其他人的帖子中,简略地解释过我的立场。概括起来是这样:

    1、中国本位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都是狭隘的。要破中国本位主义,必须同时破西方中心主义。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不同,正在我们30年来“以社会主义政治为体、以资本主义经济为用”的总原则下,获得了逐渐的相互理解,至少,我认为两者的融合是可能的,且一定能在融合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

    2、农业-士绅体系,代表着中国帝制时代(前221-1911年)间,中国社会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主要特征。我在第三章中做过明确的论述,不再赘言。

    而欧洲的商业-军事文明体系,是一种并不连续的形态,但希腊时期、、亚历山大时期、罗马时期、1492年后的欧洲大陆时期,均表现出相同的一面(尽管不同时代侧重点或许不完全一致),这相同的一面,才是欧洲文明的本质特征。当然,如果将“商业-军事体系”这个术语,专指1492年后的欧洲社会,或许会更少争议些。

    我提出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的这个相互比较的命题,是希望在理解近代东西方文明对抗、博弈及融合过程中,少点受现代人话语中总是避免不了的那些主义、理论、观念等等的影响,以便可以使我们能够从事实出发、从社会结构的特征出发,清理被搞得日益混乱的各类不同的学说之所本及其历史背景。

    比如说,中国帝制国体的瓦解,主要是士绅政治共同体分化的结果,但帝制国体的倾覆,并不意味着,成就帝制国体的那些原则会立即随风飘散,至少,以道德自律为基础的乡村生活自治共同体,在1911-1928年间,并没有进入解体状态。乡村共同体的解体,是随着工农革命及土地革命的发展逐渐进行的,直到1958年的农村人民公社运动,才最后瓦解。

    帝制时代的士绅体系的分化导致了帝制国体的倾覆,但士绅政治共同体的分化到瓦解,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954-1957间年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及反右运动,才走向终结。文化革命,不过是农业-士绅体系终结,新社会体系重建开端时期,必经的那种巨大社会混乱而已。而文化革命中建立的革命委员会政权,本质上是建国之后的农业-军事**体系,演变为政治-军事体系而已(无产阶级专政),1992年后的社会体系可概括为商业-政治体系。

    3、中国的未来,当然不能由少数人去解决。1992年确立起了以商立国的国策,以农立国的政策隐没。未来的社会体系,应是知识力量、商业力量、政治力量三者之间的一种均衡状态,这个社会体系的特征,可概括为商业-知识体系。在文章的最后一章中,我会详细地予以论述。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