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1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2000:00:59

    (续上)

    而杨度则遭全国唾骂,湘潭老家人骂其为汉奸,先前知交梁启超骂他是“下贱无耻、蠕蠕而动的嬖人”。

    但杨度本人却有勇气活下来,还于1929年在**人最为困难的时期,勇敢地加入了**。杨度在挽袁氏联中为自己辩解:

    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原可作,三复斯言。

    杨度不愧为王闿运的弟子,寥寥几语,告知已入九泉的袁世凯,不是我杨度误你,是你太笨!

    而在这场闹剧中,梁启超算是后期有了清醒,孙文也就此认识到了革命与军事之间的关系,而本对帝制还稍有怀旧情绪的百姓,也知皇帝已是秋之落叶,只有零落为泥的份了。

    但张勋却好像没有任何感觉似的,居然于1917年在康有为的授意下,将12岁的退位皇帝溥仪,拉出来重新登基。

    这溥仪到底少不更事,做了短短12天(7月1-12日)皇帝后,再次退位。

    这次复辟事件,损失大的是康有为,从此他便被贴上了一个反对共和的标签,连他的变法改制思想,也一起成为保守的代名词了。

    2011-04-2000:01:53

    (续上)

    所以,可见称帝一事,也不能全怪袁世凯。这样说的原因有二。

    一是反对帝制的人毕竟局限于上层社会的少数人和年轻的革命党人,而且在反对的理由中,对理想的憧憬多于理性的判断;而普通百姓对帝制的存续与否并不关心,甚至还没有习惯没有皇帝的日子。

    二是社会及国体转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仅仅凭借对共和的理想和高喊共和的口号,是不能完成由帝制向共和国体转型的,也不是成立了参议院和众议院,有了将当议员视为当官的议员(老百姓骂他们为八百罗汉)就是共和了。

    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让读者明白,欧洲社会自希腊以来的城邦共和制传统,建立在其单一的贵族-平民社会结构基础之上,而美国的共和,则是在缺少贵族的社会中,以平民自治为基础的共和,这两种类型的共和政体所根由的社会条件中国都不具备,至少在1912-1916年时,中国还不具备由帝制国家向共和制国家转型的社会条件。

    此外,袁世凯那一代人本身也有一个转型问题。

    袁不是一个革命者,也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只是一个基于北洋军事实力的善变的政客,当一个没有国会制约权力的总统,或许在袁世凯看来,与做一个皇帝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他的问题是没有看清这样的大势:包括梁启超在内的共和主义者,可以容忍他做一个独裁的总统,但决不会同意他做一个立宪的君主。

    2011-04-2000:08:00

    (续上)

    有关这个问题,或许也如李剑农所说,袁世凯算不上沉得住气之人。

    既然总统选举法修正案,已经许可了总统的终身制,加继承人制,要那皇帝的称号,和一顶皇冠有什么实际的用处?

    “应该自为周文王,让袁克定去作武王。无奈袁氏的忍耐能力,到底不及曹孟德,要自己爬到‘炉火之上’去,给蔡锷一个立功成名的机会。”【12】

    袁世凯那套政治算计之策,对付清室的孤儿寡母有用,对付写文章倡立宪的旧立宪派有用,对付有党无军的旧革命党人有用,但要用来对付职业军人加共和革命者蔡锷就显得无用了。

    【11】袁世凯一天皇帝也没有做成。但国人却有意或无意地认为袁世凯做过皇帝。——他只是要做皇帝,却没有做成而已。

    【12】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