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2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2000:12:26

    四、共和名义下的军绅政权与政局动荡

    1、军绅政权与地方社会离析问题

    周室式微之后,各路封侯拥兵自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纵横驰骋400年,最后统一于秦,废王制建帝制。

    在这充满野性的厮杀中,春秋五霸争锋,战国七雄合纵,山河啜泣,生灵涂炭,人心不古,礼乐废弛,一切由确定到不确定。

    但也正是这大不确定的时代,成就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典,孔孟老庄韩墨各显其能,中国也由分封到郡县,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

    2011-04-2000:14:27

    (续上)

    然2500年后,当需要再一次革命,以挽民族危机于倒悬的时候,华夏族的野性已经不再,温文尔雅的背后,是可骂人可阿谀可颂德可革命的诗词文章。

    书香自是容不得血腥之气,便将蝇头小楷,当作是金戈铁马,既连那些发誓革命者,也躲在海外凭着电报遥控着一帮大好青年,任由心术不正者占据着京城外的新军兵营。

    君宪也好,共和也罢,盘了辫子也好,剪了辫子也罢,只在议院的会堂中自革自命,就是忘了田野中的农夫和轰鸣机器旁的工人,更忘了列强屯兵开矿之余,还在收(分)着中国的关税、盐税和厘金。

    因此,革命之途,正如漫漫雄关,中国国家之自新所需要的国体转型,也如凤凰涅磐,只有浴火重生,方能再啼鸣于岐山。

    2011-04-2000:16:56

    (续上)

    本没有不流血的革命。

    英国革命要了查理一世的命,法国革命断了路易十六的头,俄国革命杀了沙皇全家,美国革命也与英国血战了5年。

    而中国的辛亥革命,却以革命中最温和的方式,将皇帝及皇室养在风景如画的颐和园中,即使不识趣的袁世凯,也是自己重疾暴毖。

    不管苍天何意,人间是到了相互厮杀的时候了。

    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厮杀在中国开场了。

    这应了那句古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2011-04-2000:20:31

    (续上)

    辛亥起义后,倾向于立宪的汉族各省,宣布独立于清政府,将满清皇权之鹿分尸,导致帝制倾覆。

    原本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因各地军政府的成立,而使省级政权获得了共和名义下的自治合法性,从此,省级政权,成为各省士绅与新军驻军联合而治的军政府。

    由于军政府因共和初期的政局混乱,以及袁世凯以武力为基础的统治,使军事力量政治地位的逐渐上升,而逐渐演化为民政长官,依附于军政府都督的政府,这种性质的政府被陈志让称为军绅政权【1】。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与军绅政权相对的,是由文人和军人联合,并由文人主导军事力量的绅军政权。

    【1】陈志让著,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陈志让所采用的定义是:1912年后,军人的势力壮大,中国的行政机构从上到下,变成了军人领导士绅的政权。北京的总统、总理及国务院、国会受军人操纵,各地方的县长、乡长也受军人的操纵。这种政权叫做军-绅政权。

    军绅政权不保卫国家主权的完整,而致力于获得或巩固地盘,并与企图抢夺地盘的“内敌”为对手。

    2011-04-2000:26:44

    (续上)

    共和制下的袁世凯政权,就是一个典型的军绅政权;

    辛亥起义后宣布独立的各省军政府中,由新军主导的军政府,大多属于军绅政权。

    出现省级军绅政权的最突出问题,是改变了帝制国体时代地方隶属于中央政府的传统,这个传统由秦始皇置郡县开始,一直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正统模式。

    尽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各地军政府事实上通过派出省代表共议筹组民国政府,而自动取消了独立;但由于1913年的二次革命,和1916年的反袁护法战争期间,在有关内阁制与总统制、共和与帝制、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争议中,未能形成得到普遍认同的结论,使对这些问题持不同态度的各省及省内不同军事防区军政长官们,形成了拥军自立地方自治的政治局面。

    这一局面并由于中央政府内部、社会上层政治派别之间,有关共和制和宪法的分歧,而扩大着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裂痕。

    不断加强的地方自治倾向,使共和名义下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表现之一,便是各省不将税款解送中央,如1913年各省承担解给中央的款项是3250万元,实解不过560万元;而据财政部的报告,自民国元年(1912年)到1913年12月,各省实解才260万元。【2】

    【2】陈志让著,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