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9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2320:49:02

    (续上)

    孙文在1924年3月9日有关《民权主义》的讲座中说:

    “现在我们讲民权,便要将民权认得很清楚。……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称尧舜”,就是因为尧舜不是家天下。尧舜的政治,名义上虽然是君权,实际上是民权,所以孔子总是宗仰他们。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又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者也。”在他那个时代,已经知道君主不必一定是要的,……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民权的见解,二千多年以前已经早想到了。……不过当时只是见之于言论,没有形于事实。”【2】

    【2】引自:夏新华等整理,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2011-04-2320:50:51

    (续上)

    尽管孙文对孔孟之言,采取了为我所用的态度,也将尧舜之治,视为不是民权的事实,然而,毕竟在中国的古典文献中,能找到民权的“言论”。

    而孙文1921年对自由的理解就别有意趣了:

    “中国历史,是从自由而入于**;西国历史,是从**而入于自由。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唐虞之世,尧天舜日,号为黄金世界,极平等自由极乐。而降及后世,政治弄到如此不好,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其故就是人民享得自由太多,因此而生厌,遂至放去其自由,而野心之君主继之,以致积而成秦汉以后之**。外国底政治从**而渐趋自由,其始人民有不堪**之苦,故外国有句话叫做“不自由毋宁死”。他底意思,是人民不能自由,宁可死去。由此可见当时外国政治**之烈也。中国底政治是由自由而进于**。中国古代人民“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原是很自由的。而老子所说底“无为而治”,亦是表示人民极自由的意思。当时底人民有了充分底自由,不知自由之可贵,至今此习仍存,故外人初不知其理,甚异中国人民之不尚自由也。……欧俗人不自由,故争自由。中国人尚不竭自由,故不知自由。”【3】

    【3】引自:夏新华等整理,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2011-04-2320:53:35

    (续上)

    孙文对欧洲与中国政治**的解释不一定准确,但对“欧俗人不自由,故争自由。中国人尚不竭自由,故不知自由”的理解,则合乎历史事实。

    按孙文习惯于天马行空地解释事物的方法,来理解他的意思,不难发现,他的言下之意,是中国人目前尚不竭自由,故而存在着民权共和的政治基础。

    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都存在,那能不能实行民权宪政呢?

    孙文的答案是不仅能,而且欧美的三权分立宪法还有改进的可能。

    他于1921年3月20日在广州省教育会所作的演说中说:

    “英国自大革命后,将皇帝底权渐渐分开而成为一种政治底习惯,好像三权分立一样,其实英人亦不自知其为三权分立也,不过以其好自由之天性行其所适耳。……孟德斯鸠发明了三权独立底学说,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但英国后来因政党发达,已渐渐变化。现在英国并不是实行三权政治,实在是一权政治。英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是国会独裁,行议会政治,就是政党政治,以党治国。”【4】

    【4】引自:夏新华等整理,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2011-04-2321:05:46

    (续上)

    孙文将20世纪初的英国政治制度说成是国会独裁,自然是不得要领;但他将这样的国会独裁,理解为是政党政治或以党治国,则大有问题了。

    如果能将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看作是政党政治、是以党治国的话,这个政党在不在议会里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这个党足够强大,能一直作为议会中的多数党出任政府首相,那由这个党通过议院选举来做首相,和不通过选举而直接由这个党来领导国家不是一样吗?

    孙文在1924年提出的《建国大纲》中,按照这个思路,将宪政建设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

    而训政一说,则被蒋中正用来建立政党政府,大概与此关系不小。

    为求得宪政在中国的思想基础,孙文像康有为一样,将外国宪法与中国政治则例做了比较,他发现原来中国早就有宪法,而且还是三权宪法。

    于是,孙文将这个三权宪法,与英国的不成文三权宪法比较,生出五权宪法来,如图。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