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6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2522:37:25

    4、城市与乡村问题

    截至1914年的各类社会现象表明,欧洲入侵对中国的实质性影响,与欧洲中世纪之后城市和商业力量的崛起密切相关。

    如果不是欧洲人围绕着通商口岸,将他们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商业力量,以一种优越的姿态,肆无忌惮地构成对中国社会和国家主权的挑战的话,仅仅是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来说,并不一定非要进行一场革命不可。

    2011-04-2522:39:34

    (续上)

    前已述及,传统社会中,中国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性的,同时也是货物集散地和手工业中心。

    1919年时,全国约有176座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而1917年外国在中国享受之外法权的通商口岸达到92个,占5万人口以上城市的52%。

    外国居民和商号,几乎全都分布在这些通商城市中。1

    911年时,英美法德俄日六国在华商号约2863间,外国居(侨)民约15.8万人,受雇于中国政府的人员约2000人,外交人员约500人,传教士约9100人,军事人员约2.6万人。

    这些数据应大大低于实际在华的外国侨民数量,如日本政府报道的1914年在华日本侨民为121956人。

    正是这些在中国城市生活的外国人,用极为奢侈和傲慢的方式,将中国因战争失败而蒙受的痛苦,示威性地天天刺激着中国人的神经。

    2011-04-2522:41:34

    (续上)

    我们以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描述的,30292名上海外国侨民的生活为例,来感受一下外国人在华的幸福生活:

    “有钱的外侨,带着妻子,乘坐敞蓬马车,上午在曲折的静安寺大道上来回漫游。在这条大道上,有大花园和网球场的大班(商号老板)别墅,是消磨英国漫长午茶的好地方。众多廉价的侍者,使得一些宴会和招待会,比英美烟草公司的食堂……更为奢华大方。这反映了外国式的上海,是一个英国人的“城市”——汤、鱼、带骨的肉、开胃的菜肴、甜点心,然后是咖啡,再给男士们送上葡萄酒、烈性甜酒和雪茄;打桥牌时,连续送上威士忌和苏打水,在餐后可以消磨好几个钟头。……宁波路上的卡尔登咖啡馆和餐厅……,为身着盛装的外国人提供精美的食品和音乐,“但是到了10点钟,男女共同参加的宴会结束,只有男士留下。这是可以理解的。从10点钟直至次晨破晓,美、英、法,也许还有德、俄、意大利和西班牙不同国籍的女士,在江西路和苏州路阴森的灰色石库门房子中放荡地出出进进,使香槟酒和冒泡沫的勃良第酒的销售额直线上升。……上海为外国人在华生活的榜样,建立了外国在华势力租界的模式。”【4】

    【4】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2011-04-2522:43:47

    (续上)

    外国人的存在,一方面促进了上海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城市更加成为乡村生活的哈哈镜,将贫穷、落后、破败、愚昧、邋遢、死气沉沉等等一切能找来证明城市富有、先进、进步、智慧、整洁、生机勃勃的景象,给映照得像**的80岁老妇人。

    这实际上不仅是来自外国的蓝眼睛,愿意看到的中国景象,也是刚剪了辫子、抹着发油、手拿礼帽、穿着西服、领带打不正的假洋鬼子们,眼中的社会景象。

    但这个景象,在一度畜发留辫的普通人看来,则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

    他们并没有想过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妥,也很少去考虑改变这样的状态,因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生活的。

    他们唯一的希望,是没有战乱一类的外界因素来打扰他们,如果能连续几年风调雨顺,一家人不用为温饱和冷暖去发愁,就已经很幸福了。

    这的确如后世学者们所认定的那样,是一种最低限度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假如不是因为欧洲人的到来和城市的兴起,将他们的生活贬得一无是处之后,还想利用他们的善良,来满足自己贪欲的话,有谁有资格去指责这样的生活呢?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