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2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5-0911:35:00

    【史外杂言】我们为此做好准备了吗?没有。这是全体中国人都必须认真去思考的问题。当这一现实来到之前,如果我们准备不充分,世界文明恢复多样性的进程,将有可能遭遇挫折。

    目前,只有中国文明,勉强具有与欧洲文明的世界化单一进程相抗衡的基础。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正是这一抗衡进程不断演进不断遭遇挫折的历史,中国文明尽管遭遇了很多不堪,但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沉沦。这或许是世界文明重新恢复多样性的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2011-05-1014:23:50

    (续上)

    觉悟后的陈独秀,像勇敢地反抗满清皇室那样,将反抗的矛头指向了被少数人垄断的政权,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对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取消与日密约、免除曹汝霖等人官职、市民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等5项要求,呼吁市民在政府对要求置之不顾时要进行直接行动。

    6月11日,陈独秀和邓初、高一涵等人一起到宣武们外的新世界散发宣言被捕。后在各方营救下,于9月16(一说12日)日获释。

    前去迎接陈独秀出狱的蔡元培当众宣称:“北京大学为有仲甫而骄傲!”

    2011-05-1014:26:10

    (续上)

    出狱后,陈独秀开始了国民觉悟问题的新思考,他在11月《国民》杂志成立周年大会上致词时,提出了爱国心之觉悟、政治不良之觉悟、社会组织不良之觉悟的国民运动之说,并认为,五四运动作为“国民运动之嚆矢,匪可与党派运动同日而语。”【11】

    而更进一步的思想转变,反映在他对社会经济问题与政治关系的思考。

    在发表于12月1《新青年》(第七号第一卷)上的《实行民治的基础》一文中,陈独秀认为,“我以为关于社会经济的设施,应当占政治的大部分;而且社会经济的问题不解决,政治上的大问题没有一件能解决的,社会经济简直是政治的基础。……(此一解释),可算是各派社会主义的公同主张,我想存心公正的人都不会反对。”【12】

    经历五四运动后的陈独秀,开始由文化革新运动转向国民觉悟运动了。

    而“打破不平等的生计,铲平贫富的阶级之类”【12】,成为陈独秀自立的国民运动的方向。

    一个社会主义者的陈独秀,从反清的革命斗士、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语),脱胎而出。

    【11】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之《在国民杂志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致词》,上海人民出版社。

    【12】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之《实行民治的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2011-05-1014:27:53

    (续上)

    而五四运动的精神,也被陈独秀解释为是“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的爱国救国运动。

    他尤其重视的,是人民直接行动的精神。这种精神表现为人民对社会国家的黑暗,不诉诸法律、不依赖代表,而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解决。

    陈独秀所意识到的这个问题,恰恰是孙文致力于民权共和革命中未能关切的问题,即民权共和的民权不惟社会上层可代表,下层民众如果没有直接参与,只能算是社会精的“民权”而不是全体国民的“民权”。

    新文化运动本身所诉求的思想革命,就其影响而言,也基本上在“读书人”的圈子中,来求得国民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觉醒,它仍难以突破城市社会的城墙,而直达中国广大的乡村世界。

    2011-05-1014:29:49

    (续上)

    从陈独秀思想转变的细微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此时的陈独秀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喊“主义”的文化旗手了,而成为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政论家。

    从1919年12月开始,到1920年9月期间,陈独秀公开发表的30多篇文章中,涉及的各类社会问题包括:民治的基础问题、劳动界问题、自杀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基督教与中国人问题、新教育的精神问题、人口问题、教育改进问题、劳动者的觉悟问题、湖南女工问题、工人时间和工资问题、工人教育和工作时间问题、工人团体问题、妇女问题、青年问题、劳动问题、中国劳动运动问题,甚至穷人和富人的热天生活问题,也成为陈独秀关注和讨论的对象了【13】。

    这说明,陈独秀在对社会问题的态度上,实际上已经回归到明道救世的文人士子传统轨道。

    【13】参见: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174页。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