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0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5-1211:34:25

    (续上)

    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持续已久的社会革命,经历了器物变革(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戊戍变法)和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13】后,转向了以民众为推动力的民众革命。

    而新的革命与过去的革命,所相同者有二,所不同者亦有二。

    就相同方面来说,一是支持变革的思想和观念,均来自于欧洲或西方,不管是工业技术、军事技术,还是君主立宪、共和立宪,乃至科学、民主、社会主义,都产生于欧洲,实践于欧洲或欧洲化国家;

    二是由中国知识分子策动和追求革命的目标,始终是借助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本信念,通过凝聚民力、民意,实施富国强兵政策、政治制度改造及思想改造,促成中华民族的自我改造和富强。

    就不相同方面来说,一是改变了此前通过上层社会变革实行国家富强的策略,第一次明确地将身处社会底层的工农的觉醒或觉悟,作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首要策略;

    二是相信道德实践和信仰的力量,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面貌,这与重视器物、制度和文化变革的功利主义思想之间的差别在于,相信国家和国民精神上的一致性所蕴含的道德力量,将能在彻底摧毁旧秩序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

    而新秩序所代表的,是全人类(受剥削受压迫者)的共同利益和未来方向。

    【13】这一首先为梁启超(《五十年中国文化进化概论》提出的观点(1923年),成为认识中国近代历史中社会变革的主要方法之一。

    2011-05-1211:36:30

    (续上)

    问题是,当信奉进化论的近代中国人,将人群之间的竞争(斗争)而不是相互适应(合作),作为改造社会的主要方法时,那根植于东亚平原农耕生活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论,是否还能为即将陷入严重内乱的社会,提供庇护呢?

    万事万物,相生相克,自在自为,而目的和意义又该当如何理解?

    2011-05-1211:40:11

    (续上)

    如果说,产生于欧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旨在修正或扭转资本主义发展方向,是一种历史自觉的话,它注定不可能在欧洲和欧洲化的西方社会产生结果【14】。

    因为由蒸气机提供的工业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植于欧洲文明的土壤。

    这种以商业-军事体系为特征的文明,本质上是一种以物质消耗,来填充人类**的文明,只要消耗物质的**不能遏制,一切罪恶和灾难都不可能停止。

    而重视精神生活的中国文明,在顽强地抵抗自身文明被欧洲化的过程中,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学说,提供了反对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可能性,即以无产者的物质贫穷为基础的群体力量,有可能取得对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以物质占有为特征的资产者的胜利。

    如果我们注意到东西方在宇宙观上的巨大差别,就不难理解,这种可能性不管多么微小,但中国人会相信,相克的两个事物之间的转换,总是由弱小的一方作为主动力量而开始。

    而且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对抗欧洲化的思想武器,所遵循的却是韩非子的智慧: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14】或许苏俄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及其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与此有着特定的关系,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在1991年的全部覆亡,也是如此。

    2011-05-1211:51:54

    【史外肆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可解释为:以反西方正统文明为主要目标的欧洲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的矛,而这个矛的重要目标是欧洲资本主义(盾)。矛与盾,相互僵持,尽管要在全球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不谛为痴人幻梦,但却就此暂时终止了中国被欧洲化(正统的欧洲文明)的命运。

    当然,矛的另一个目标是反封建。由于这个目标在新文化运动中被自残了,其攻击的方向便转向了代表财产权私有制的地主富农。这时,地主富农实际上被作为欧洲财产权私有制下的资产者的替身而遭受攻击,一直延续到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2011-05-1211:54:07

    (续上)

    陈独秀在1921年9月1日《新青年》(第九卷第五号)上,就华盛顿会议的所谓中国问题案,发表评论道:

    “在这资本私有制度所必然产生的帝国主义时代,那一个不是籍口自由竞争实行弱肉强食,除非列强他们自己抛弃殖民政策,毁坏他们自己的商业,他们如何能够主张正义人道来帮助弱小民族,……可怜被压迫掠夺在此同盟下(按:有关在华权益的英日同盟)势力下的弱小民族,在列强自身内被压迫掠夺的阶级即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和弱小民族携手努力世界的改造成功以前,决没有一日能逃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之铁蹄和算盘蹂躏的。在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大海中,没有一滴水是带着正义人道色彩的呵!”【15】

    陈独秀的评论表明,以“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和行政独立”之名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实则不可能考虑弱小民族的权利,而是要阻止革命后的俄国对中国的影响,也为了使美国获得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

    【15】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之《太平洋会议与太平洋弱小民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