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3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5-1721:24:48

    2、1923年前**的城市劳工运动

    早在中国**成立之前,在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下,工潮就已经开始以反对外国奴役和企业主盘剥为目标开始了。

    自1920年1月1日的粤汉铁路工人罢工起,开始了较密集的罢工风潮,而**成立后,激进的工人运动策略,更使以城市工人为主的罢工风潮愈益激烈。

    1921年7月22日至年底的罢工约有11起,而1922年的前两个月,就发生了5次大罢工,其中,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就是由**人组织和策划的。

    李剑农以肯定的语气说道:“这些罢工风潮,难道是中国工人真正觉醒了吗?大概十之**是**的知识分子和学生在里面领导的。他们去领导工人的目的是要促起工人的阶级意识,培养工人的反抗能力,训练成一个与军阀决斗、与帝国主义决斗的大团体。”【8】

    【8】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2011-05-1721:28:39

    (续上)

    工人阶级的发展与军事工业和民生工业、采矿业和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1894年有机械工厂(下同)工人约10万人,1912年发展到66.1万人。1920年1759家中资工厂的工人约55.8万人。

    由于西方列强在1914-1918年间因一战的影响,在华投资大幅度减少,考虑此因素后,估计是年的工人总数(算上外资、采矿业和铁路运输业)约70-80万人之间。这与人口总规模相比是相当小的一个比例,即使在城市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不会高于城市人口总数(约5000-6000万人)的2%。

    1933年刘大钧领导的经济统计研究所及有关学者的调查表明,1933年的工厂总数为3841家,雇用工人约73.8万人,较高的估计也大概在107万人左右【9】。

    【9】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2011-05-1721:30:21

    (续上)

    尽管工人数量占总人口比例很小,但由于工人罢工的群体**件,容易引起超越地区的影响,显示了远比其人口数量大得多的社会影响能量。这或许是早期**人特别重视城市工人运动的原因之一。

    当然更根本的原因,来源于马克思对现实资本主义和猜想社会主义所作的对比性研究。

    由于社会主义奉行者,以马克思的理论作为推动社会革命的合理与道德依据,重视城市工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地位而轻视农民的影响力,也就不奇怪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城市工人相对贫困的生活状态,使马克思主义者将他们视作为无产阶级,而在经济决定论的逻辑中,无疑这些无产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不妥协性,而农民本质上属于有土地财产的群体,在革命中会表现为一定的不彻底性,这即是小农意识问题。

    实际上,这种判断并不可靠。因为城市工人的生活状况只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时,才表现为一种日益贫困的特征,但这并不是一种绝对的贫困。

    至少在中国来说,城市工人家庭的生活不会比农村中的一般农民差,甚至还会好一些。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