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0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5-2920:12:51

    (续上)

    问题是,一个权力合法性来源存有疑问的政权,为什么可以存在20年之久呢?

    除了前面所提蒋中正掌握着三个有利的条件之外,还有另外三个因素存在。

    一个是脆弱的权力迫使蒋中正向社会秩序的实际维持者有产阶级和地主进行政治妥协,并尽可能地与有产阶级、地主和银行家保持利益共享关系。

    二是因日本侵略和**造反运动,维持了蒋中正可以在中国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三是蒋中正善于利用国际关系中的复杂因素来寻求西方和东方的不管是极权主义国家还是民主政体国家的国际支持。

    而这三个因素,也是注定蒋中正必然走向政治失败的关键。

    2011-05-2920:15:09

    (续上)

    蒋中正与有产阶级及地主结盟,主要原因是双方都反对激烈的社会革命、害怕**人、对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心存戒虑。

    当然,这种心理情绪也在旧官僚和社会名流(包括独立知识分子)之中广泛存在。

    但这并不能成为这样一个判断的依据,即蒋中正政权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权。

    事实上,它们之间的结盟,并没有消除双方在利益上的冲突。

    蒋中正政权一方面会在收复**实施土地革命的地区后,将被农民剥夺的土地归还地主,但也会以恫吓的方式,迫使多年来逃避缴税的地主补税,并将自己的党员干部派往乡镇中任职,以清除地方势力与地主豪门之间长久的结盟,好使由土地产生的财力为政府所控制【12】。

    【12】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011-05-2920:17:38

    (续上)

    蒋中正与银行家之间的关系,也大体上是如此。

    庞大的军事开支和有限的税收资源之间的矛盾,使蒋氏政权不得不靠银行贷款或发行公债来借债度日。

    特别是,政府通常将公债以60-75%的低价卖给银行,而使银行家们可赚取15-25%的年利润。

    但这丝毫不能阻止蒋氏政权在1935年时,强迫私人银行和交通银行(政府的融资性功能银行)来接受债券作为资本,结果是,政府靠发行公债成了银行的股东,在孔祥熙和宋子文为主的蒋中正姻亲的操纵下,1937年时,政府控制了全国约70%的银行资产,给予了私人银行以致命的打击。

    这表明,政府在有效实施对富豪的控制,以便使富豪们的财富成为军费支出和政治交易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13】。

    到1949年时,在1917-1923年间呈现蓬勃发展的国内工商业以及资产阶级,大多处于破产的边缘。

    这说明,蒋中正政府,实际上并不能被理解为代表着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

    【13】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5页。

    2011-05-2920:20:27

    (续上)

    这么多问题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蒋中正是一个因循守旧,或没有自己政治抱负的人。

    事实上,除了为追逐权力而不择手段外,他与同时代那些有抱负的人物们一样,对依靠自己的努力,将中国从灾难深重的衰朽状况中拯救出来,有着一种天生的执着。

    承继着孙文一代老国民党人的思想影响,蒋中正这一代及其学生一代的国民党人,对运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成就来实现中国的强大,抱持着热切的愿望,也渴望着重建中国的经济-政治秩序。

    特别是,蒋中正渴望在中国重建的是军事化的社会、严格的纪律和对领导人意志的无条件服从。

    《剑桥中华民国史》所提供的论据是:

    “蒋介石的理想社会模式,不存在于中国的过去,而是存在于极为军事化的日本、意大利和德国。他回忆了自己在日本军事院校学习的那些日子,声称那里严格的兵营纪律,恰恰代表了他对整个中国的社会理想。他认为,法西斯意大利和德国实现了这一理想。(蒋介石《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他羡慕地说,“所有的组织、思想和行动都必须军事化……在家里、工厂里,以及政府机关里,每个人的行动都必须像在军队里一样……换句话说,就是要服从、牺牲、严格、整洁、准确、勤奋、保密……并且每一个人都必须坚定而英勇地为自己的群体和国家献身。”【14】

    【14】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