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0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6-1218:19:06

    (续上)

    邓野注意到,这个通电的要点,在于在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过程的叙述中,将**摆在孙文之前;会场上6人画像并列,也是力争**地位的表现。

    但**对“获得独立平等之后,中国旧有的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改变与否,……基本不予涉及。原因在于,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决定**的革命性质(反帝反封建)。由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因此,与当时的社会舆论形成明显的区别,**对于半殖民地问题没有明确表态。”

    **的理论家和历史学家范文澜撰文指出:“现在的中国,在沦陷区,是殖民地社会,在非沦陷区,除几块抗日民主根据地之外,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作为历史学家的范文澜,也是论证中国秦汉以后的社会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家之一。

    如果说**由国民党转入**,没有意识形态方面原因的话,范文澜的论述显然受意识形态影响颇深。

    2011-06-1218:21:55

    (3)蒋中正的《中国之命运》

    邓野认为,蒋中正在《中国之命运》中,提出了两个问题:其一,哪个党才能救中国;其二,中国的政治归宿(按:社会命运)。

    蒋的论述方式是:以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与废除作为基本线索,通过对历史过程的阐述,来论证国民党在其中的历史作用。

    为此,他将论证过程的对象,集中于帝国主义与不平等条约、**与**这样互为关系的范畴。

    十分清楚,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不平等条约废除了帝国主义给予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这两项重大事件,揭示了国民党及其领袖在中国革命中的功勋地位,因而也意味着中国的命运,该当由国民党及领袖来主导。

    批判帝国主义,不仅可以削弱**的政治基础,也是对历史问题的了结;而批判后者,既可以将国内分裂与政治纷争的帽子扣给**,也顺便抹杀掉**可以救中国的自我论述的正确性。

    而批判后者才是蒋著真正的着眼点。

    2011-06-1218:24:03

    (续上)

    为此,蒋著“将不平等条约问题描述为一个相当庞大的精神与物质的存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法律、心理等等无所不包。在此基础上,将一切批判的对象置于这个框架之内,然后,再以批判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其展开批判。”【7】

    蒋中正巧妙地将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上升到理论层面,他说,近百年来,“就是因为在不平等条约压迫之下,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于是中国人本为不甘心做奴隶而学西洋的文化,然而结果却因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之中,做了外国文化的奴隶了。”(蒋中正,《中国之命运》)

    【7】邓野,蒋介石关于“中国之命运”的命题与国共的两个口号,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

    2011-06-1218:25:05

    (续上)

    问题摆出来之后,接下来便是批判。蒋著说:

    “五四以后,自由主义与**的思想,流行国内。他们对于中国文化,都是只求其变而不知其常的。他们对于西洋文化,都是只仿其形迹,而不求其精义以裨益中国的国计民生的。……其流风之所至,一般人以为西洋的一切都是的,而中国的一切都不是。他们崇拜外国是一样的,其所以各成派别,是由于外国不只一国,外国的学说也不止一派。他们各仿一国,各宗一派,因而各立门户,入主出奴。各国的学说,既不断的变迁,所以他们无论那一派的持说,也是不得不随之不断的变化的。……至于自由主义与**之争,则不外英美思想与苏俄思想的对立。这些学说和政治,不仅不切于中国的国计民生,违反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而且根本上忘记了他是一个中国人,失去了要为中国而学亦要为中国而用的立场。”“所以他们领导的各种学说和运动,只能暂而不能久。”(蒋中正,《中国之命运》)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