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9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6-2315:06:14

    【续上】

    既然国共双方已经不再将政治协商决议,看作是自己必须履行的政治承诺,且全面政治对抗的战争已经开始,作为政府一方的国民党,便开始了维护因政治协商而受损的政治声誉的行动。

    在采取措施之前,蒋中正于7月2日亲自出面与周恩来会谈。

    蒋要**撤出安东、胶济线、苏北、承德、察哈尔省张家口以南地区,由国民党军进驻。

    蒋说:“如**必须占据以上地区,威胁政府,则政府认为一切无法续谈。”

    周恩来说:“淮安为余家乡,当地情形余知之甚稔”,“无论就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原则而论,皆无违法之处,……如**一旦从苏北撤退,地方秩序必成问题。”

    对此,蒋说:“就军事观点而论,共军占据淮安一带,政府实已无安全可言。……此为政府与**和平谈判之基础,倘此点不能实现,则一切无法再谈。”

    蒋中正军事观点之论,并非没有道理,关键是**何尝不知退出这些地区,几等于失去各主要解放区的联结枢纽,自然周恩来给予拒绝。

    2011-06-2315:09:33

    【续上】

    7月4日,国民党单方面宣布,将在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

    这违反了政协决议有关不在建立联合政府之前召开国民大会的规定,等于公开宣告与**决裂。

    但蒋并不畏惧破坏政治协商决议的指责,其原因正如周恩来6月17日致电中央所言:“战意已大明”,“蒋有可能将东北问题再拖数日,而先在苏北、山东开刀并及热河”,蒋“也有可能不下讨伐令,而仍以和平立宪为口号,企图逼我就范。”【51】

    这间接证实,蒋宣布召开国民大会的目的,是以立宪为旗帜,既为剿共作掩护,也同时做给美国看。

    蒋中正正如周的预料那样,于7月18日不宣而战,以汤恩伯指挥12万人进攻**苏皖解放区。

    此后双方虽然仍不时为取得道义支持,边打边谈,但重归和平已经不再可能。

    鉴于国共双方已经事实上进入军事对决状态,8月10日,马歇尔、司徒雷登发表联合声明:战争日益扩大,且有席卷全国之势,国共双方所谈判问题似无获得解决可能。

    间接承认调停失败。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民盟和**宣布不参加国大。

    国共合作破局。

    而正式终结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时间,是1947年7月4日,国民政府通过《厉行全国总动员戡平共匪叛乱方案》。

    【51】**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690页。

    2011-06-2315:11:13

    【续上】

    有关国共合作破局的根本原因,邓野给出了一个民国政治逻辑与政治历史局限的解说:

    “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政党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一个武装集团,武力是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这一点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逻辑。同时,这个逻辑本身又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局限。1944-1946年间,国共围绕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对立,展开了长达两年的较量,这一对立的发生、发展和终结,都是这个逻辑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同样,也都是这个逻辑本身的历史局限直接或间接的体现。”【52】

    【52】邓野著,一党训政与联合政府.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458页。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