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5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6-2420:08:14

    第十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共同纲领

    一、从新民主主义政权到人民民主专政

    二、政治协商会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共同纲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与政体

    四、四个阶级联盟政治基础的动摇及政协职能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与不成文宪法之关系

    这一章的内容,关系到建国后新中国发展曲折历程的政治基础问题。希望能为朋友们理出一个基本的线索来。这个政治基础和基本线索,集中在《共同纲领》上。

    2011-06-2420:09:50

    一、从新民主主义政权到人民民主专政

    自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开始,除1914年和1915年外,战争就基本没有停止过,国共三年内战,将战争的规模和死亡,都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最终以国民党政府损失约1065万人的代价,结束了在大陆的训政,带着迟至1946年12月才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到台湾继续训政去了,而将大陆留给了中国**来训政,直到1992年邓下平著名的南巡。

    2011-06-2420:11:51

    【续上】

    1949年10月1日,在大陆宣布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这个共和国,按照**于1945年提出的联合政府设想,实现了与8个民主党派的联合。

    这个联合政府,既不是欧美式的商业共和国,也不是孙文倡导的中国式的民权共和国,当然更不是三民主义的五权共和国。

    按三民主义原则建立的五权宪法的共和国,在蒋中正于1975年去世后,才在蒋经国的推动下,逐渐走上了孙文所设计的政体轨道上。

    而大陆方面也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实践着苏联那样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央委员会为实际领导者的,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设。

    2011-06-2420:13:31

    【续上】

    由于**12岁那年,满清政府取消了科举制度,他没有象康有为那样进京赶考的经历。

    进京赶考对于他来说,是新鲜和匆忙的,且他已经习惯于用列宁、斯大林式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思考,至少他写文章的方式,已经由1917年长沙师范学校的小楷毛笔和“之乎者也”,改为1949年的“革命”与“主义”了。

    但是,由于阅卷的人民,仍是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民和工人,这就产生了一个他们是否看得懂的问题。

    2011-06-2420:17:41

    【续上】

    而出题的先生,是民盟及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黄炎培。

    1945年7月1日,68岁的黄炎培同其他几名参政员,赴延安斡旋国共关系。7月5日参政员离延返渝。

    返渝后,黄炎培发表《延安归来》,将他在延安方面送行时直言**的话公开: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

    “**对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

    【1】转引自: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及事件的回顾(上),**党史出版社,2008年,第110-111页。

    黄炎培提出的问题,蒋中正在兵败大陆后开始有所觉悟,他从军事的角度总结说:我们中国历史上同一系统的军队,只能有一个特定的任务,当这个任务达成以后,就一定要腐化堕落,终至于失败消灭,这已成为一个历史的定律。见:《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册第1961页。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