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1节

作者:居原氏
    2011-7-715:38:00

    【补正】以上最后一段的说法,似乎道理不充足。临时想起的问题,就容易出差错。这也说明,任何事件的厘清,如果不基于扎实的资料考证,顺便猜测,容易得出不可考的结论。

    2011-07-0715:40:02

    【续上】

    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邓小平在选举法起草说明报告中指出,选举法贯穿一个总精神,就是如何根据国家情况,规定合乎当前实际的最民主的选举制度。现在的选举制度又是不够完备的,因为它还没有实行完全普遍的、平等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将来一定要采用这个不但实质上最民主,而且在形式上也最完备的选举制度。【31】

    【注31】**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096页。

    2011-07-0715:46:49

    【续上】

    这说明,对于在全国实行完全普遍的、平等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的认识是还不具备条件。

    这个问题,一直是1911年后困惑执政者的老大难问题,孙文未能解决,袁世凯及北洋系军绅政府未能解决,国民党军政政权花了20年也解决不了,现在这个问题留给了**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1917年列宁曾经希望通过立宪会议,使其建立的第一个工农联盟政权合法化,但选举的结果是右翼的孟什维克(工人运动中的温和派)获胜,不得已只能通过武力解散立宪会议,逮捕孟什维克,建立一99党444专333政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如何通过选举的方式保证**对新政权的领导,以使这个政权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这难不住**,要寻找到一个保证选举结果的方案,关键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选举的组织问题,二是候选人的选择问题。邓小平提出的“符合当前实际的最民主的选举制度”,便建立在对这两个问题的处理上。

    2011-07-0715:48:08

    【续上】

    选举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省、县和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由其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之。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之。”

    此规定实际上是一个直接选举与代议制选举相结合的方案,即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去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只要控制了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能产生支持**政策的代表,就能保证这些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在其代表中选举出支持**政策的设区的市和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亦不会有问题。

    这种选举方法与民国时期1913年选举、1918年选举实际上是相似的,只是当时的政权没有能力保证基层选举井然有序而已。

    所以1953年选举的关键是控制基层选举。

    2011-07-0715:51:05

    【续上】

    而实际情况是,在基层社会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党员、青年团、合作社、农会、妇女会等团体。

    民主党派以有知识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在基层中并没有自己的组织系统,要想在基层选举中按照西方的政党竞争选举方法和**竞争,显然既无这个能力也无群众基础。

    只要**能成功地控制基层选举,便等于控制了省市县选举,而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将来自于中央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工业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央直辖少数民族行政单位、人民武装部队和国外华侨四个方面,非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不安排代表,这就更避免了乡村不具备选举条件而引起如1913年、1918年、1947年选举那样的社会纷乱,从而也保证了至少有80%以上的代表的政治倾向,可为**所控制。【32】

    【注32】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分配办法为:“第十九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省人民代表大会,中央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工业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央直辖少数民族行政单位、人民武装部队和国外华侨选举之。第二十一条,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0人。第二十二条,人民武装部队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0人。第二十三条,国外华侨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人。”

    今天的民主党派,在基层仍然没有自己的组织体系,怎样选举结果都是一样的。

    2011-07-0715:52:58

    【续上】

    2月28日,邓小平就县以上选举委员会主席、委员如何产生的问题,为**中央起草给各中央局、分局转各省市区党委的电报。

    电报指出:选举委员会主席,可由各级党委委派一个未任政府首长(省长、市长、县长)职务的同志担任,委员可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人民武装部队中选择,由**出面约集各党派、团体负责人商定名单,尔后由上级人民政府任命主席和委员,且凡属担任选举委员会委员的人,一般地应是可能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人。此外,基层委员会不应马上普遍成立,而是采取哪里开始进行选举才在那里成立的办法,【33】以免造成一窝蜂搞选举的政治纷扰。

    这显然是吸取了国民党1947年11月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的教训。当时为了保证选举结果有利于国民党,存在着国民党为保证指派的候选党员代表当选的政治**作,由于国民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特别是与选民的关系疏远,为能保证选举结果不惜选举后让当选者退选以便更换为未当选的指定人,被周恩来批评为不是“真民主”。

    【注33】**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098-1099页。

    2011-07-0715:54:24

    【续上】

    3月8日,邓小平出席中央选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席为**),被任命为选举委员会秘书长。

    邓作基层选举工作报告,他提出的有关提候选人和选举代表的问题的处理方法是,由乡选举委员会找农村中的**、青年团、合作社、农会、妇女会等代表,共同协商后,由这些团体联合提出候选人名单,选民也可以单独提名。选多少代表,就提多少候选人。**员的名额不能太大,最多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干部名额不能过大,不能把人民代表大会变成干部会。【34】

    其中,“选多少代表,就提多少候选人”办法,是等额选举方法。

    蒋中正在1947年时挖空心思要控制选举结果,但就是没有想出这个等额选举方法来。

    【注34】**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101页。

    2011-07-0715:55:51

    【续上】

    9月5日,中央选举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邓小平作《关于选举工作的报告》。

    报告强调,第一,审查选民资格,实质上是人民民主专政下阶级斗争在选举活动中的反映。第二,选好代表,以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的联系。……第六,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统一领导,愈来愈证明是做好选举工作的重要保证。【35】

    虽然这还不是一次完备的选举,但**对选举的重视和组织得体可由此证实。

    【注35】**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130-1131页。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