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2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7-1421:54:00

    【续上】

    这个演变进程,并不仅仅是政党或对共和国体的理解问题,更重要的是存在着深厚的思想根源和历史文化基础。

    如果说王莽的新政,是企图按天下为公原则,对秦汉时期以天下为私(主要是两点表现:土地私有制和富有人家蓄私奴)的倾向予以纠正的话,这一努力在魏晋之后,以均田制的土地管理制度予以了确认;魏晋之后,私奴现象也基本上得到成功的抑制。

    从井田制到王莽的王田再到均田制,从太平天国的天222朝4444地亩制度,到孙文的平均地权,再到**的土地平均分配改革,天下田天下人得而耕之的原则,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不谋而合(其内容在下一章中进行分析)。

    2011-07-1421:56:04

    【续上】

    而按照生产资料公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者进行改造的思想,可在晋初傅玄“贵本而贱末”(《傅子.检商贾》)的主张中见到影子。

    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府颁布的对商人的侮辱性法令,投**到1953年,便是**提出的要消灭资产阶级的政策主张了。

    唐时曾一度禁工商者骑马,明时也一度规定商贾之家不得穿细纱,明清时动辄革停查抄营商铺户等措施,尽管不如消灭资产阶级政策来得彻底,但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那些曾经富有的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之低下,也不遑被禁止骑马、不得穿细纱的古时商人的政治待遇;

    极左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策,实则比明清时代动辄革停查抄营商铺户更为彻底。

    2011-07-1422:01:37

    【续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孔子或儒家思想,并没有任何关系。

    新文化运动以来存在的将重农抑商的社会政策,与儒家思想相联系的意见,实是一种伪说,因孔子一派向以经世之学为学说圭臬,以农为本、农工商并重为经世要策,《周书》强调“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礼记.中庸》更将“来百工则财用足”作为经世九经之一。

    至于魏晋南北时期及唐明两代官方学说中的重农抑商思想,实是官学背离儒学的必然现象。

    不然,如果这些时期的官学不与儒学相对背离的话,宋明两朝的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的变法又怎会失败?

    而王莽的新政,却是整个帝制时期,真正企图全面恢复儒学及其社会理想的短暂而孤独的努力。

    2011-07-1422:12:51

    【史外肆言】这一章到此结束。主要介绍了新中国的政治基础、共同纲领的政治、经济政策,以及以共同纲领和54年宪法为主所确立的国体与政体。党政军三权合一的体制,政治协商体制,民集中制体制,均是**坚持的重要政权原则。而对共同纲领原则的背弃,注定此后的中国会陷于政治上的混乱与失措。

    新中国政党宪政的宪政之义,不仅仅是成文宪法的问题,还包括对不成文宪法惯例《中国**章程》的原则的理解。这虽然是一个超禁忌的话题,但如果不将这个问题摆清楚,任何“宪政”的鼓吹,都是隔靴挠痒,离题十万八千里。当然,假如我们有**那样的情怀,想象着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浪漫的话,对孙文致力半生而不得的民权共和,仍然可以作为一种政治浪漫去把玩。

    下一章我们介绍三大改造: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城市工商业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