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6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8-1422:14:03

    【续上】

    **在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的郑州会议上,首先使用“共产风”这个词,来概括已经出现的人民公社的制度弊端。【60】

    他说:“公社在一九五八年秋季成立之后,刮起了一阵‘共产风’。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贫富拉平。二是积累太多,义务劳动太多。三是‘共’各种‘产’”。【61】

    “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对生产队的某些财产无代价地上调;银行方面,也把许多农村中的贷款一律收回。‘一平、二调、三收款’,引起广大农民的恐慌。”【62】

    薄一波认为,**用“共产风”概念是准确地抓住了公社的制度症结。

    【注60】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及事件的回顾(下),**党史出版社,2008年,第531页。

    【注61】**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页。

    【注62】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及事件的回顾(下),**党史出版社,2008年,第531页。

    2011-08-1422:17:04

    【续上】

    中央农业部1961年8月向中央报告,几年来,全国无偿平调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的财产折款总价250亿元,平均每个农民平调财物48.89元。

    相对于1961年农民平均年消费68元(几乎无存款或余款)的水平来说,生活负担的沉重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共产风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及农业生产力构成了摧残性破坏。

    薄一波记载的情况包括:共产风刮得严重的地方,劳动力大量外流,耕畜家禽家畜大量宰杀,农具大量破坏,营养性疾病严重流行,土地耕作粗放或大量荒芜,产量一减再减;原来的穷社共富社的产,公社调走财产和劳动力建立和发展公社一级的直属经济和盖办公大楼,大队之间无偿协作完成上级任务,一哄而起举办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纫组、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不能不平调社员的房屋和财产。

    上级国家机关平调公社财产和土地,用于各类“大办”开支;各级党政机关、部队、工厂、学校为解决副食品供应困难,在农村举办副食品基地,仅河北一省就为中央机关和部队提供107万亩土地和相应的种籽、肥料、耕牛、农具和劳动力。

    大家混在一起吃大锅饭,如1959年广东新会县人民公社第一次发工资后,出现“四多四少”和“三化”现象,即吃饭的多,出勤的少,装病的多,吃药的少,学懒的多,学勤的少,读书的多,劳动的少,“出工自由化,吃饭战斗化,收工集体化”;

    全国范围内“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对生产瞎指挥风)问题严重。【63】

    薄一波认为:“当时的人民公社实际上是利用行政权力,在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军事**色彩和超社会发展阶段的空想色彩的联合体。”【64】

    【注63】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及事件的回顾(下),**党史出版社,2008年,第531-538页。

    【注64】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及事件的回顾(下),**党史出版社,2008年,第531-532页。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