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9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9-0722:14:55

    【续上】

    尽管在分田协议被官方认可之前,这些农民曾被当作“挖社会主义墙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现行反革命而遭受政治上的攻击,但分田后18户农民的吃饭问题确实解决了。

    这给还未完全从文革影响中走出的中国政治出了一道难题:是解决吃饭问题重要,还是坚持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集体化社会主义农业重要?

    好在农民们要解决的只是吃饭问题,而不是土地的归属问题。

    因此,在不改变土地公有性质的前提下,让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去使用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政策,在争论两年多后于1980年正式出台,以此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2011-09-0722:56:45

    【续上】

    而1978年发生在广东的逃港风潮,则凸现了资本主义香港与社会主义广东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巨大经济差距。

    消泯深圳河两岸的经济与制度差距,成为**务实派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难题。

    2011-09-0722:58:40

    【续上】

    从中英1898年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起,深圳河作为英国租借香港的新界部分99年的界限,事实上成了广东保安县与香港地区之间的界河。

    与小岗村秘密分田异工同曲的是,从1978年春天开始,宝安县农民开始秘密渡河逃往香港新界。

    当时宝安县农民年均收入约134元,而深圳河对岸的香港新界农民年均收入为13000余元港币。

    巨大的经济差距,激起了粤港边界农民以生命为代价逃往香港的勇气,仅1978年1月-11月,宝安县就外逃1.38万人,成功逃出7037人,到1979年春天时,粤港边界地区有100多个生产队因劳动力流失、干部外逃没有播种,因人员外逃宝安县丢荒土地20多万亩。

    逃港风潮也很快席卷广东全境乃至全国,5个月内就外逃11.9万人,成功逃出2.9万人。

    逃港风潮引起的社会骚动,与贫困纠缠在一起,使广东沿海濒临崩溃。

    2011-09-0723:01:37

    【续上】

    一河之隔,两种制度,两样生活,河对岸的中英街人潮涌动,商品满目,内地这边却一片萧条。

    这使1978年抵粤主政的习仲勋深为震动,“一条街两个世界,他们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很荒凉,怎么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

    深圳河两岸的经济和制度反差,使务实派领导人认识到,解决逃港风潮的根本办法是放宽政策,发展经济,缩小两地的差距。

    于是,以发展经济为主旨、允许港澳同胞、华侨及外国企业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深圳经济特区,在1980年春天正式设立,为消泯深圳河两岸的经济与制度差距,提供了谨慎的试验场所。

    国门在关闭了30年之后,被小心翼翼地重新打开。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