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6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9-1721:52:19

    【续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元旦,**以邓小平的名义向社会和世界重申于1982年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7】,试图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当代特征及合理性。

    这一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思路,使**在理论上解决了发展以资本主义价值规律为主的社会经济,和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矛盾与现实难题。

    【注7】“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最早由邓小平在1982年9月**十二大所致开幕词中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页。

    1984年12月31日,新华社宣布: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元旦起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陆续发行。全书收录邓小平在**十二大以来的一些重要谈话和讲话22篇,3万多字。

    1987年3月20日,新华书店又发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的增订本,增加了1982年以来至1987年1月邓小平的最新文稿22篇。这些文稿主要包括有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内容。1987年3月19日新华社发的稿件说:“新增文稿中的一个突出的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新增文稿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邓小平在这些文稿中,多次讲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到我们的开放政策是正确的,是不会改变的。1987年1月,在同外宾的两次谈话《排除干扰,坚定地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反复说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会影响改革开放政策,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正是从根本上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贯彻。”

    2011-09-1721:54:06

    【续上】

    实际上,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城市经济改革,也改变了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生活方式,即**以推进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方式,使城市居民在国营企业、国家组织之外,获得了新的不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个人发展空间。

    这些空间主要是商业化的空间,它承载着从计划体制中逃脱或被放逐者的生活梦想和人生价值。

    而这些梦想和价值,在政治和文化仍处在**严密控制下的城市,它只能也只适合于围绕发财的现实追求而被体现。

    继成为万元户的追求之后,先富起来成为一种时尚,而下海潮的涌起,促成了中国城市之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财富流动。

    这个流动在八十年代后期时,将种地的农民也裹挟到城市来,大家在共同的财富梦想道路上,以坚忍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推动着商业力量的成长,一大批小规模的私营经济实体在国营企业的周边发展起来,并从最初图谋吸食国营企业的油水,慢慢地将国营企业包围、吞并或化公为私,使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被消灭的私营经济,发展到可与国营经济进行局部争利的程度。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