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8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9-1900:31:53

    3、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及1982年宪法

    尽管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终结了《共同纲领》的法律地位,但这部宪法还是较好地继承了共同纲领的基本政治原则。

    只是这些原则在其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反右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被束之高阁。

    共同纲领及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及民主集中制政体,并没有成为1954年后中国国体和政体的运行基础,替代它们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无产阶级专政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在**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对中国人民进行思想改造过程中,演变为邓小平所说的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其特征是以党领政,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党包办一切、干预一切;国家变成了党国,宪政变成了领袖独裁,政府变成了革命委员会。

    2011-09-1900:34:10

    【续上】

    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取消了革命委员会。

    1980年8月**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并决定由**接替华国锋出任国务院总理。

    邓小平对此做出解释,说这个安排有利于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中央部分领导不兼任政府职务,可以集中精力管党、管路线、方针、政策,也有利于建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同时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9】

    在这次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主要弊端,概括五种现象,即“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10】

    【注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21页。

    【注1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27页。

    2011-09-1900:35:50

    【续上】

    **的官僚主义,即具有历史上官僚主义的共同特点,却也与旧中国的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官僚主义均不尽相同。

    邓小平认为,这种不同,与“中央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也与党政机构、企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有关,也与党政干部思想作风中存在的本位主义、责任推诿、争权夺利、能上不能下等有关。【11】

    【注1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27-328页

    2011-09-1900:37:21

    【续上】

    权力过分集中现象,产生于党的一元化领导。

    邓小平认为,党的一元化领导,“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这与历史上的封建**主义影响有关,也与共产国际的政党组织实行的个人高度集权原则有关。【12】

    【注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29页。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