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4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9-2420:54:57

    【续上】

    正像学者们公认的那样,斯大林式社会主义的基本模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无产阶级专政。

    “历史证明,过去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各国,结果无一不是高投入,低效益,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所导致的是短缺经济;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了专人民的政。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政治上……没有民主自由;经济上物资短缺,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不然,如何解释,经过几十年**教育(灌输)的人民大众,居然不再要这种社会主义,而会选择资本主义呢?这个历史现象,不正好说明这种被扭曲了的社会主义,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产物吗?”【7】

    【注7】林蕴晖著,国史札记.史论篇,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331页。

    2011-09-2421:10:12

    【续上】

    苏联和东欧国家与资本主义有着共生的历史,因而在社会主义制度试验失败后,重新选择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而中国则是在与欧洲资本主义进行政治经济较量过程中,逐步认识并将社会主义作为反对欧洲资本主义的政治工具而选择社会主义的。

    这种历史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中国人在社会主义制度试验上,有着自己关于“成功”还是“失败”的评判标准:只有那些可以成功帮助中国人抵制欧洲文明欲征服中国文明企图的制度和思想,才是中国人愿意采纳并认为有价值的制度和有用的思想。

    60年社会主义实践尽管没有带给中国人民富足的生活,却使中国人民成功地抵御了西方文明的侵蚀和征服企图。

    因此,当邓小平以其务实的“猫论”哲学,说服中国人民去进行经济发展的改革试验时,便得到了绝大多数国民的支持,且对邓小平施加于这个经济发展试验上的四项政治原则也予以“笑纳”。

    说到底,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过是孙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式社会主义,被修正为“土地公有”、由国家行使节制资本权力的“国家资本主义”而已。

    政治上的四项基本原则,也只是孙文“以党建国”、“以党治国”思想的延续,人民对此不会也没有太多的疑义——除了少数钟情于资本主义政治原则的知识分子。

    2011-09-2421:14:04

    【续上】

    因此,尽管波折不断,计划经济体制还是逐步沿着如下的线索被邓小平成功地进行了调整:

    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为主及市场经济为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而社会主义的另一个核心概念,生产资料“公有制”,也被相应地调整为: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公有制经济为主非公有制经济为辅-多种所有制并存。

    “无产阶级专政”在文革之后,亦被恢复到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只是政治上的专政,被改革实践改变为通过政治权力来控制经济资源,且被部分官员通过权钱交易变成擭取个人财富的“专用”工具而已。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