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节

作者:东莞郭菁菁
    2010-10-2222:02:39

    历史是一种充满了感情的东西。历史绝对不能是一种简简单单的黑厚学。

    唉,我不知道现在哓哓而谈历史者,有几人真正读懂了历史的跌宕可喜呢?

    2010-10-2222:09:04

    呵呵,寒江雨雪隐高兄这样讲,小女子真要脸红了。

    我写的东西很浅,要向你学习的地方很多。在煮酒版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呵呵,雪隐高兄周末愉快。

    2010-10-2222:17:15

    比如朱元璋,我们总是强调他的忮刻寡恩,可是,如果他有其英雄温柔的一面呢?这也是不奇怪的。

    这个是我讲朱元璋的一篇旧文:

    明太祖的似水柔情

    作者:东莞郭菁菁2008-03-2719:57星期四晴

    讲到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流氓皇帝朱元璋,一般治史者的印象中,大抵上不脱于忮刻、坚忍、寡恩等等诸如此类的囿见。其实,以小女子读史多年的历见,愚以为朱元璋乃至与他肖像酷似的儿子永乐大帝其实都应该有其脉脉温情的一面。

    曾经取了一个和尚名号朱元龙的朱大帝,最初无疑是出身于草泽之间了。他的脱下伽莎,拿起屠龙刀杀人,最初真的只不过是为了避免于倒毙沟壑,才投身于滚滚的农民起义之洪流。他的未发迹之先是在胸无大志的郭子兴的手下做马仔,出于一种朴素的知恩图报之心理,无论什么强敌当前,元璋总是奋不顾身的争先突阵。当时,一般的人,投机于这样的大时代,大都也不过是为了混一碗粥饭而已。他这样的仿佛与性命有仇的日本神风队员式的战法,自然令多数的敌人畏之如虎。慢慢的,朱元璋在那鱼龙混杂的时代间也就凭了自己的一个狠字混响了名头。最先是有濠间的二十四条光棍,王八吃了称砣般的铁定了心要跟随他。后来,一些失意的文人士客见朱元璋的势头像股市间一匹跑疯了的黑马,一骠独秀。于是就有了一些微的不甘寂寞的读书人把宝押在了朱元璋的身上。朱升是一位颇为文静的纯粹的读书人,他与后来的徐善长、刘伯温等文痞式的读书人相比较,应该都有着气质与学识上的不同。在朱元璋的称王之前,他一直是得到了朱大帝的喜爱与赏识的。正是他提出了奠基朱元璋一生事业基础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后来,随了李善长、刘基、宋濂、章溢、叶琛等等一干凑趣文人的泛泛加入,大家在酒喝了八分的时候,就爱凑在一块儿神侃天下的大事流向。据说,后来,似乎纯然是在无意之间,有人提出了朱哥也算是乱世的一代枭雄了,为甚么不顺了竹竿爬上去,也弄一个皇帝老子做一做。据说,元璋当时就惊出了一身淋漓的冷汗,他把食指压在了唇部,“嘘”了一声,小心地讲:大家不要乱讲了,小心隔墙有耳,这种事情大家放在心底,天知,地知,在座的诸位知,也就行了。原来,当时天下大乱,各地变幻的大王旗犹如春草一般的,一荏荏地割去,又一荏荏的吹绿蓬勃开来。作为草头王的朱元璋自然已不惧当时的皇帝孙子来砍他的头颅了。他只是惧怕一起打天下的好弟兄们听去了这样的话头,也起了南面称尊的邪念,这样就大大的不好了。

    所以,以后,登基了的朱皇帝,每天临对了这一班充分了解自己底蕴的开国功臣们,就每每有了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他自己是曾经发过了宠辱与共、生死相与的毒誓,伊始踩上龙椅的朱元璋自然是有一点的腼腆,他真个难以开口请这一班老江湖老功臣们告老还乡。洪武帝始终是没有把握到过去宋太祖给功臣们杯酒释兵权的气度与时机,他就只好先让一班武臣们若待烹的走狗一般的,在屠刀未磨得锋利之先,暂时的利用了他们去为了他的江山嗜血征杀。对文臣则采取了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最初的朱元璋对文武二臣的任何一方均是还未触动杀机的。刘伯温曾用了有几分讨好的语气评价洪武朝初期的几位重臣:以为杨宪有才却无丞相之器,汪广洋则纯粹傲然无才,胡惟庸是一头犟驴,任用时间长了,谁也难以左右。这位自诩通晓上下五百年玄机的能人对朱元璋的用人之道很不好理解。其实,在这样的暴风骤雨式的改朝换代的大时代中,糊涂的往往是像刘基这样的聪明一世的伶俐之人。他们永远不会理解,这时候读书不多却冰雪般聪明的朱元璋,对文人的看法与当年在草泽之间的想法也已经有了绝然的不同。他要按自己的想法建设朱氏王朝,併使之千秋万代的流传下去。那些读了一肚子腐书,欲依了古训的大同思想建设国家的儒生们自然就不合了他的心意。他起初的疏远开国谋士其实也是有着一层相敬如宾的含意的。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洪武大帝这时候需要的其实只是一些资历上更低一层的,却有着锐意的新鲜官吏,甚或是更为听话的奴才。他在等待着老臣们的幡然醒悟之后的解甲归田。

《一个清朝,二个女人——一部女子私阅清史的最佳读本》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