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0917:26:58

    【史外肆言】:如果没有慈禧的政变,戊戍变法顺利推行下去的结果会如何?会不会导向君主立宪?有这个可能。但即使有这个可能,也同样不会使下层士子如孙文等人,终止其推翻满清的努力。

    因为历史的发展逻辑,不支持这一假定。不然,中国将会成为日本那样的欧洲化国家了。我们今天只所以仍然与欧美国家之间存在诸多纠结,彰显的不仅仅是中国一国的发展问题,而是世界文明欧洲化趋势,使人类文明走向单一性的可能性问题。

    或许正是中国没有沿着戊戍变法的路线走下去,为中国融合欧洲文明、并阻止世界文明单一性发展,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君主立宪的选择。

    在后续的历史演变中,有更多的事件在加强着这一力量。

    2011-03-0917:55:43

    呵呵,有点孤寂的情绪哦

    即使没有多少人看,我也会坚持下去。

    相信我们对历史的解析,不会隐没于快餐文化的媚俗里

    2011-03-1001:20:26

    谢谢风去留连兄的鼓励。能耐心看下去实在需要勇气。

    哈哈,我自己平时看得书,也大多是那些印数数千册的。像郑观应的《盛世危言》,1998年出版时印了5200册,2008年还能买到。2003年版的逄先知编著的《**传》,3万册的印数,2009年还能买到,不知道网上那么多赞毛、骂毛的朋友们平时都看些什么书。

    这个东西在国内出版,有一定难度,因为出版社要赚钱,也要乌纱;在香港等地出版,我已拒绝了一回,主要还是希望它的读者是国内的,不为其他,写出来,就是为了矫正被错误历史文化观扭曲的近代史,如果大陆人、特别是年轻人看不到,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权当是孤芳自赏一回!

    2011-03-1001:25:47

    feiwuhuanyouji君好:我的理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实际上不全是偶然性,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存在,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理由,这些在事件后面的理由,或许应是治史者去努力揣摩的。

    2011-03-1002:25:38

    四、帝国主义与中国殖民化程度的加深

    1、帝国主义

    就如同严复将自由和平等看作是洋人的“新民德”,康有为以为君主立宪可以挽救满清王朝一样,在近代历史上,这类一知半解却极受激进思想者追捧的概念和观念,使得近代历史朝向复杂而不是清晰的方向演变。

    不过,尽管有着这样的倾向,但对19实际末的中国因被帝国主义瓜分而成为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这一结论,中外学者几乎没有什么分歧。

    帝国主义概念,是马克思主义者专门用来指称垄断资本主义及其资本主义国家和落后的非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

    由于垄断资本主义所具有的垄断和市场占有、资本输出、原材料擭取的竞争性,一般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而它们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落后国家的市场、资本和原材料的控制与占有上。

    与从直接生产者那里榨取剩余价值的一般资本主义不同,帝国主义被延伸为资本主义强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财富掠夺、原材料占有、资本市场控制等一类的压迫和剥削,且这种压迫和剥削往往限制资本主义在“落后”国家或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中的发展。

    这些在20世纪早期才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和分析的现象,在19末期时,已经由西方列强在中国进行实施,并使中国的殖民化程度在加深。

    2011-03-1002:30:13

    2、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划分及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在中法安南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后,外国列强在中国展开了势力范围的争夺,并于1900年之前基本完成了在华势力范围的划分。

    由于俄国梦寐以求在中国获得一个不冻港,它便在调节中日甲午战争后的中日关系中,为自己争取到了以3000万两白银由日本手中赎走中国辽东半岛的权利,旅顺和大连成为俄国的租借地,并且得到了修筑南满铁路以将旅顺港与其欧洲联结起来。

    此后,“帝国主义国家利用贷款、铁路、租借地、减轻地租以及在地方拥有司法、警务和开矿等权利,实际上达到了制造‘势力范围’的目的。各国之间互相对峙并各自加速活动,英、法、德、俄、日以及美国在某种程度上都通过上述手法彼此挑衅、协助、破坏或合作,以便在中国的分裂中坐收渔利。”【1】

    到1898年时,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已经基本确定。

    法国以广东、广西、云南为势力范围,以广州湾(湛江)为海军基地;强行获得在中国西南的开矿权,铁路修筑权和在中国边境减免关税的权益。

    德国以山东为势力范围,并控制胶州湾作为基地;获得修筑胶济铁路特权(458公里),可在沿铁路沿线两边30里范围内开矿。

    俄国以东北(满洲)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旅顺为海军基地;获得修筑南满铁路、中满铁路特权,总计2860公里,可在沿铁路沿线两边30里范围内开矿,且获得在中国边境上减免关税的权益。

    英国控制了整个长江流域,租借威海卫作为海军基地,租借香港及九龙半岛,获得修筑4500公里铁路特权。英国还要中国保证在西南和东北依照条约开放更多的港口,也要中国承诺,只要英国在中国的贸易份额最大,海关总监一职就由英国人担任。

    日本则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将其甲午战争中擭取的东北权益以3000万两白银转让给俄国。

    美国此时正陷入美西(西班牙)战争和古巴革命,没有精力参与瓜分中国的活动,这使得美国成为在瓜分中国方面惟一“清白”的国家。

    正因如此,美国在英国人的支持下,于1898-1899年,发起了在华商业机会均等运动,提出三条主张:

    (一)一国应同意在利益范围内或租借地内不干涉任何通商口岸或其他国家的既得利益;

    (二)一国在其利益范围内不得在港口税或铁路运费方面歧视其他国国民;

    (三)中国现行条约税则适用于各国在华势力范围,中国政府得以征收关税。

    这三条除了征收关税是英国人的既有权利也同时保护了中国的关税利益外,其他均是列强之间瓜分中国利益时应不影响美国在华利益的声明。

    这份声明被称为“门户开放”政策,各列强对此予以模糊处理,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否定。明确表示异议的只有日本,因为这将危及它在台湾的独占利益。

    【1】[美]费正清著,张沛等译,中国:传统与变迁,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