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1601:37:04

    作者:早晚听海回复日期:2011-03-1600:58:17

    因为人们之所以缔结为生活共同体,不是因为生存遇到了挑战,而是按照法天则地思想,人们选择了一种与他人保持和谐共存的生存方式,而这种生存方式根源于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天性。

    ===========

    有新意!赞个

    ------------

    谢听海兄!

    2011-03-1602:40:46

    (续上)

    周代分封制除上面介绍外,还有几个特点。

    第一,按周代按爵位体系,设置的方50里及以上封国,理论上最多为1773个(计算表略),实际封国约173个(史料记载的有名称的封国)。

    通过这样的分封体制,不仅明确了君王为主、封国为从、诸封国平等的国体架构,也使得王畿和诸夏封国之间保持着法度、风俗、文化上的统一,并由此促进了华夏诸国民族统一性的加强,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制度基础。

    第二,周代王制的另一个重要政策,是在王畿及诸夏地区,以分封制来确立诸夏各族与周室之间的关系,如“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史记.周本纪》),封商王纣辛之子武庚为殷侯等。这种对过往国君后裔给予特典,反映的是中国王制的仁厚秉性。

    第三。天子所属王畿内(方千里),百里之内田亩纳什一税,专供中央官员文具办公花费,及中央政府及王室一应开支花费,亦即百里之内以9.1%税率的税收作为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不仅税率低,而且政府占用的社会资源也极其有限(方百里相当于1个县);按现代标准来说,是一个十分廉能的政府。

    第四,由于周代王权较夏商两代的王权强而有力,周代可打破原始部族的自然居地界限,而以面积作为封国的规制,这肯定会使一些部族与另一些部族之间存在着封国规定面积之外的领土之争。因为按《王制》规定,名山大川不进行分封,山川的归属自然会引起争议。为解决个这棘手的问题,《王制》规定了对山川的祭祀制度,山川附近的封国国君应按礼制,对山川行祭祀之礼,如未按规定行祭礼为不敬之罪,国君会被削去封地。

    2011-03-1603:18:50

    (续上)

    所谓分封制,大略如上所述。

    但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必须澄清。

    这个问题涉及到到王制时代分封制的本质,它区别了中国三代的分封制与中世纪欧洲封建制的根本不同。

    这个问题是,各封爵及诸侯国受封之人,他们因受封而得到的土地及田亩,是一种固定形式的俸禄,而不是土地及田亩的归属权。

    因为,土地和田亩的归属权并不归作为天子的国君所有,国君并不能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给予他人,并使其占有。

    那么土地和田亩的归属权是谁的呢?

    这一在今天看来奇怪的问题,其实在三代那里是清楚明白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田天下人得而耕之。

    这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天下为公原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语,实际上讲的是,普天之下无不是王道乐土,而不是天下之土全归王者所有——望文生义之典型一例。

    三代之国君所实际拥有的,是土地的分配权和管理裁量权,而不是土地本身。那些方国之王,从来不需要将本来为部族所有的土地,在加入封国联盟后,将土地贡献出来。但在加入封国联盟后,它的土地也由原来部族共同占有,化而为天下公有——华夏诸国,就是由此逐渐使不同部族的人群最后结成一个大一统国家的。

    想想面积差不多大小的欧洲和东亚平原上的国家的数量,就知道这个道理原来是多么简单、明白、符合史实了:欧洲大陆上今天有近30个国家,东亚平原上只有一个。最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历史是连续传承的。

    有关俸禄问题,我们就不一一列出文献记载了:经书及史书中俯拾皆是。

    2011-03-1603:22:39

    作者:xiaox8001回复日期:2011-03-1602:25:32

    大大的技术贴,回复的也技术。

    学习了。

    这一晚上看的我头疼,怪不得有些冷清。

    居楼主不可因此停笔哦。

    --------------

    欢迎xiaox8001君。

    很抱歉,这个帖子让你头疼了一晚。

    原本也想学学天涯上那些优秀帖子的:狂放、恣意、幽默、色情并茂什么什么的,怎耐不能拿先人作自己取宠的工具,就只能按照写博士论文的方式,正儿八经一回了。

    请兄台放心,冷清归冷清,笔是不会停的。还希望继续捧场。

    2011-03-1610:00:10

    (3)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

    日耳曼人的社会结构分为三层:拥有较多土地的世袭贵族、拥有小块土地基本可自食其力的自由民、没有土地只能给贵族劳动从而维持生计的佃农。

    尽管佃农既非自由民也非奴隶,但他们与贵族之间是一种依附关系,他们不能被单独出卖,中世纪盛行于欧洲的农奴制即是这种体系的发展【5】。

    日耳曼人与其他雅利安人一样崇尚武力,他们认为,“能蹂躏自己的边境,使本国外围有一圈愈大愈好的荒地包围着,是一件最光荣的事情,他们以为邻人被逐出自己的土地,再也没人敢靠近他们居住,是勇敢的表示。”【6】

    年轻人要经过正式的仪式才能获得象征勇敢的佩剑的权利,从而成为一个武士。“每一位杰出的武士首领都有一批年轻的随员,他们战时守卫在首领身旁,效忠他,服从他;首领则向他们提供武器、给养及一份战利品。这种制度有助于后来封建制的形成,因为封建制正是建立在骑士对封建领主忠诚的基础上的。”【5】

    西罗马帝国的解体,使日耳曼人的欧洲在将近800年的时间里陷于分化和混乱,出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雅利安人的君主国,以及难以计数的小王国或城市共和国,还有不隶属于任何国家的独立的骑士家族。

    尽管依据语言和血缘关系,欧洲表面上由各个不同的君主国所分治,但真正作为社会生活核心的,却是由贵族及军事首领建立的分布在欧洲各地的自治庄园。

    【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英译,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6】[罗马]恺撒著,任炳湘译,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97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