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1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0216:23:17

    2、城市及以上层士绅为主体的中国上层社会的变化

    在农业-士绅体系中,中国的上层社会主要由皇室、士大夫官僚、士绅和豪门望族构成。

    由于各阶层与土地关系的密切,士绅和豪门望族主要生活在乡村,且呈分散状态。

    在明、清两代,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城市的发展,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一些有声望的地主开始移居城市,以作为身份显赫的象征,特别是江南地区,约有一半的地主开始在城镇居住。

    在这种自发的城市化发展中,中高等级的士绅(一般理解为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士子、赋闲官僚或退出官场从事农商的人)也逐步受城市的吸引而成为城市居民。

    尽管如此,晚清时期的城市,与欧洲的城市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欧洲城市首先是经济中心,商业资本是城市的主宰,因而拥有独立于政治的自治倾向,城市生活成为欧洲社会的缩影,各种经济、政治、社会力量在城市中形成权力之网。

    19世纪的欧洲城市,是银行资本家、商人资本、企业主、贵族、各类专家、艺术家、政治家、高级神职人员和野心家角逐的名利场。

    他们在城市中,从事着各种公开和非公开的交易,将全世界一切有利可图的事务,都拿来作为交易的筹码,甚至他国的土地、劳工、可能的宝藏和政治事项,都可成为交易的对象。

    2011-04-0216:26:47

    (续上)

    到19世纪末期时,由于张之洞在湖北经营洋务多年,武汉以其九衢通商的优越地理位置,在城市中迅速崛起,在工商业的发展方面,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中部重镇。

    汉阳兵工厂、汉阳钢铁厂、纺纱厂、缫丝厂、大麻厂、纺织联合工厂、地毯厂、铁钉厂、缝衣厂、火柴厂及萍乡煤矿等,在1890年代已经建立起来。

    尽管其中的大部分工厂,因官办经营不善,而落入盛选怀、张謇和广东商人、东南亚华侨手中,但这些工厂奠定了武汉的工业发展基础,并带动了此后10多年间两湖地区的工业发展。

    这一进程,与全国同期的工业发展相比,是一个较快的例子。

    1895-1913年间,全国已有各类官办、官商合办和官办私募的制造、采矿企业549家,初期资本约1.2亿两(中国银);

    1905-1908年间,发展尤为迅速,这期间,共有238家企业建立,初期资本为6122万两。

    而两湖地区在1904-1909年间建立了62家企业,初期资本达到约1455万两,约占同期全国企业投资资本的四分之一弱。

    其中43家企业,由私人资本创办,初期投资约1252万两,约占同期两湖地区全部企业资本的78.8%。

    这62家企业中,设立在武汉的28家企业,占有全部资本的74.4%,资本集中程度非常明显;而湖南的企业共有25家,其中17家企业是以采矿和矿砂精练为主,占有湖南企业资本的72.3%。【2】

    【2】这里的数据均引自周锡瑞的《改良与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