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3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3-3017:05:48

    (续上)

    在近代,这个原动的生命力量,来源于曾国藩致力复兴的经世之学及其社会秩序的崇高理想。

    但是,这样崇高的理想和它所创造的儒家经世之学,却困顿于无法为抵抗西方侵略提供现实有效的方案,开始为下层士子所背弃。

    正如徐中约对义和团运动失败及八国联军暴虐京城导致的消极影所做的理解那样:外国远征军的残暴表现,摧毁了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由蔑视和敌对变成畏惧和奉承【2】。

    尽管这个说法并不完全,但经历了近代的各种磨难后,中国人自尊性和自豪感的失落,的确是与鸦片战争以来一连串失败于外国的战争有关,也与对外国人的残暴及其肆意抢掠行为无能为力造成的严重心理失衡有关。

    更加至关重要的是,在由各种似是而非的主义,所推动的社会变革与革命运动中,中国人的人格由单一性转向了多重性。

    而这种多重性,所导致的选择上的不确定性,正是自尊与自豪感失却的内在原因。

    【2】徐中约著,计秋枫等译,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2011-03-3017:08:15

    【史外肆言】即便今天,仍有不少人深陷于自尊与自豪感失却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最常见的表现,是在内销产品的外包装上,印上几行英文说明。

    2011-03-3017:11:15

    (续上)

    而革命,的确如徐中约所说,与汉族人对满人朝廷彻底失望有关。

    尽管一直以来,汉族人中都存在着反对满人统治的情绪,甚至反对满人统治的民变及起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除了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基督教的信仰而真正冲击过满清朝廷外,其他的各类社会运动或民变,都未对满清统治构成过真正的威胁,既连看似具有革命性因素的戊戍变法,都没能构成什么威胁。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中国为什么未能像日本那样,在欧洲入侵的威胁下进行类似明治维新那样的社会变革?

    也就是说,为什么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内外打击后,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和回民起义、由汉人主导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改良运动、由列强实施的商业入侵、军事侵略和领土瓜分、以及三次对外战争的失败(1840-1860年间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战争),中国的社会秩序大体上仍处于清政府的控制之下,而没有如西方人所希望的那样走上欧洲化的道路,也没有如后世革命者所期望的那样走上现代化的复兴之路?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