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1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0312:05:49

    作者:江用日期:2011-4-305:54:00[回复]

    在帖子中写了半天回复,居然说不能回复了,既然写完,还是发给你吧.谢谢居原兄的答复,这些问题都很大很大,姑妄探讨一下。

    一。单一文明趋势的问题。文明单一化,本来不是个问题,其实包括古代中国的大同思想、西方对于天堂的描写,恰恰指向趋同的未来理想世界:和平,幸福,安详的人间:全世界的人性都是差不多的。而兄对世界文明西方化产生担忧,换句话说,实际上不是担心文明单一化的问题,而是担心西方文明会将人类引向歧途。不知我这个理解对不对?

    =============================

    世界文明的单一化,主要是指1492年之后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

    因为在这之前,世界文明保持着一种相对独立的多样性,如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大西洋岛屿文明,大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明,亚洲北部大西伯利亚文明、东亚文明、阿拉伯文明、欧洲文明、印度次大陆文明等。

    在这些文明中,阿拉伯文明、欧洲文明、印度文明之间的交流较多,其他文明保持着相对独立的状态。但自从欧洲殖民主义兴起后,这些文明都因为欧洲人的征服而趋向于欧洲文明,而且这个趋势并没有因为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而有改观。

    当然,欧洲文明的世界化趋势,如果不伴随着武力征服和财富掠夺,而是文明之间基于自觉意愿的交流或变化,我是支持的。问题是,直到今天,欧洲以及欧洲化国家仍然以其商业-军事体系的文明力量,企图将这个单一化趋势进行下去。

    实际上,继续进行下去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其他文明的力量可以阻滞这种并不正常的单一化趋势。而就现在的情形来看,能够阻滞世界文明欧洲化趋势的,可能要靠中国文明了。仅仅就此而言的逻辑。

    当然,这个逻辑并不是没有问题的。

    2011-04-0323:53:41

    3、农民、工人和半无产者:下层社会的反满情绪滋长

    毫无疑问,农民、工人(工业工人和手工业工人)和半无产者,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最大的群体,占总人口的85%以上甚至更多。

    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在整个晚清的社会影响力极其有限。

    站在理解中国革命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影响在于日渐不稳定的生活状况,为革命提供了一种社会情绪支持。

    (1)农民和农村社会状况

    农民仍然是中国社会人口的主体。晚清农村社会状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发生了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人口迁徙主要在三个方向进行。

    第一个方向是华中向江南的移民。江南是受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最严重的地区,也是人口减少最多的地区。太平天国时期,全国人口减少了约3000万人,直到1890年,全国人口才恢复到1850年太平军起义前的水平(4.3亿)。

    在这期间,大量河南、湖北、湖南、苏北、浙东等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迁移到苏南、浙北、安徽和江西等遭到战火蹂躏的地区。

    这使江南的城市,特别是上海得到快速发展,如上海1880年只有10.7万人,1900年有34.5万人,1911年猛增到125万人。

    第二个方向是华北向东北的移民。原因是,1860年满清解除了汉人向东北移民的禁令(本论坛中有帖子对这一问题的意见是错误的),此后每年约有30-40万华北人口迁往东北,使东北地区人口快速增长。

    1840年,奉天人口221.3万,1897年增加到约530万,1911年达到约1069.6万;

    吉林人口相应地,由32.4万,增加到1911年的373.5万;

    黑龙江则由1808年的13.6万,增加到1911年的145.3万。

    早期的东北移民,往往以逃荒者、冒险分子、土匪、探矿者和犯人为主,他们填补了东北广大地区的人口空白。

    而后期移民主要是华北、山东地区,为摆脱贫困而离井背乡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使东北的沃土焕发了生机。

    第三个方向是华南向海外和台湾移民。前已述及,不赘述。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