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5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0723:00:52

    (续上)

    由于袁世凯在与清室周旋时,曾要求南下剿灭武昌叛乱的冯国璋(1859-1919年),务必显示北洋军在平叛中的实力,因此,此时的武汉已经陷于北洋军的围困和打击之下。

    11月2日革命者弃守汉口,11月16日革命军反攻汉口失败,11月27日汉阳陷落,仅剩武昌还在革命军手中。

    27日中午,600人在武昌集会,研讨对策。黄兴建议弃守武昌,撤退到长江下游以克复南京,黎元洪和孙武也支持黄兴的意见。

    坚决反对的是张振武,他当场喊道,如果谁再建议从武昌撤退,就杀了谁。

    黄兴只能黯然离开。

    他的离去,使同盟会失去了在湖北的作用。

    最后在外国领事的居中调停下,12月3日,武昌革命者与北洋军达成了停火协议。

    武汉在为革命付出了5000名起义士兵的生命、成千上万人逃离、汉口几乎化为灰烬的代价后,从50多天的喧闹中,平静了下来。

    2011-04-0723:02:20

    (续上)

    由于上海于11月3日已独立,为同盟会骨干陈其美所控制,各省革命者纷纷云集上海。

    黄兴和宋教仁,便在上海与各省协商组建全国革命政府之事宜。

    后经湘鄂桂苏浙闽皖直鲁豫10省代表1省1票,议决临时政府组织大纲21条,并于12月5日选举黄兴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

    临时政府设南京,但两人均未就职,大家在等待着孙文的归来。

    2011-04-0723:04:03

    (续上)

    孙文得到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时,正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且为10多天前黄兴电报请他汇款的事儿没有着落而发愁。

    当地报纸一则“武昌为革命党占领”的消息,顿使孙文卸去筹款之烦恼。

    孙文本想尽快回国,但他认为为革命取得英国的支持异常重要。孙文分析道:

    “列强之与中国最有关系者有六焉:美法二国,则当表同情革命者也;德俄二国,则当反对革命者也;日本则民间表同情,而其政府反对者也;英国则民间同情,而其政府未定者也。是故吾之外交关键,可以举足轻重为我成败存亡所系者,厥为英国;倘英国右我,则日本不能为患矣。”【3】

    【3】引自:翦伯赞等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孙文之《有志竟成》篇,中华书局,1985年。

    2011-04-0723:05:55

    (续上)

    孙文的分析,在外交策略上来看,是正确的,这与他多年来惯于将中国之事务,与列强牵扯起来理解多有关系。

    但孙文没有意识到的是,实际上中国革命已成燎原之势,决非外国势力可阻止或推进。

    这种看似冷静的分析,恰好佐证了孙文长期脱离国内实情,带给他的不利一面。

    而他这时最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处理与列强的关系,而是“驱除鞑虏”后,如何“恢复中华”、“平均地权”的问题,即如何“建立民国”政府,以及如何保证这一政府的强有力运作。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