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2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4-1114:46:28

    【史外肆言】即便此后乃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内部事务的变迁,仍然遵循着这个历史逻辑,不管变迁的事务以及推进变迁的注意和思想来源于哪里。

    2011-04-1114:48:39

    (续上)

    因此,就辛亥革命以推翻满清为主要目标的事实来说,它是一场中国式的民族主义社会革命,并且是一场由士子主导的民族革命,基本上是由上层士绅发动和主导的社会革命。

    它有两个基本的任务,一是反清灭洋,二是富国强兵。

    而富国强兵是主要的,反清灭洋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也是不得不为的革命的组成部分。

    而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借重列强的技艺和力量,甚至是国体制度,都只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

    至于要不要向西方学习,学习什么,学习多少,尽管是令人困惑的问题,也一定是要去做的正确的事情。

    当然,这中间会有失误,也会有因意见众多而自相冲突的事情发生。

    就像社会主义者与三民主义者之间后来发生过的那些冲突那样。

    但是,中国革命,本质上既不是资产阶级的,也不是无产阶级的,而是由社会上层士绅力量主导的一场中国社会自我革新的革命。

    2011-04-1114:57:35

    (续上)

    但是,后世学者和革命者,对这一革命的性质的认识,迄今为止,仍不甚清晰。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认为,辛亥革命,在性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以便区别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

    而作为革命直接继承者的国民党人,则认为革命开创了以三民主义为纲领的社会重建前景;

    对于袁世凯等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前清大臣和将领来说,革命被看作是改朝换代的一次机遇;

    而那些维新立宪派人士,则困惑于革命的突然而起和即刻沉沦,因为革命的共和主张,并不比他们倡导的君主立宪,能更好地实现强国的目标;

    列强国家则瞪大着眼睛,观察着在革命之后,他们在东方的利益,可以由哪一派力量来提供保证,不免的,他们会以自己的逻辑来诠释辛亥革命的性质。

    2011-04-1114:59:14

    (续上)

    引起这些不同观点的重要因素,是辛亥革命后孙文将中华民国总统一职“禅让”于袁世凯后,导致了革命的夭折。

    尽管孙文在1913年,企图通过二次革命重新掌握革命的主导权,但最终还是失败于涣散的组织和领导。

    这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最后失败,并引起了孙文和黄兴的分裂。

    所以,辛亥革命只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阶段,它的主要成就,是终结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倾覆了长达2100多年的帝制国体。

    未能完成的任务,是共和政体的创建。

    使革命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则是在新秩序混沌不清情况下,让袁世凯所代表的守旧力量,擭取了最高权力。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